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邓双秀

(柳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皮肤科病区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将早期护理用于DVT的防治中,探讨其对DVT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不同分别护理,比较二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护理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下肢浮肿率和DVT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早期护理能提高DVT的护理疗效,和满意度,且能更好地预防DVT的形成,对医学临床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DVT;早期护理;下肢浮肿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278-02

血栓类较多见的病症之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它的发病率约是周围闭塞性疾病的95%[1]。DVT的疾病产生率逐渐升高的状态与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密切关系。抽取来本院治疗的110位病人,研究造成血栓的危险因素,同时进行相对应的防止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位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下肢静脉动脉手术及腹主动脉手术的患者,依据有无DVT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区间25~77岁,平均年龄(63.35±9.24)岁。观察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区间23~80岁,平均年龄(64.28±9.34)岁。两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比较。

1.2方法

通过对实验患者有关资料和基本情况的收集归类来分析DVT形成的有关原因。主要内容有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栓栓塞、心电图等情况,依据病人的基本资料来分析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判断标准:(1)高血压:血压不低于140/90mmHg;(2)糖尿病:餐后2h血糖值不低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值不低于7.0mmol/L;(3)血脂:总胆固醇大于5.2mmol/L,甘油三酯大于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大于3.1mmol/L,高密度脂蛋白小于0.9mmol/L;(4)烟酒史:抽烟1年以上或每天抽烟不少于1支;(5)血栓栓塞家族史:家人得过脑卒中、冠心病等。

1.3预防DVT的形成的护理主要用于下肢手术治疗的病人:(1)对于55岁以上的病人、并同时有脑外伤和有关骨科病症的高危人群,进行DVT形成相关内容的教育和管理,给予确切的诊疗方案。(2)对于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和喝酒的病人,进行相关内容普及,劝告病人戒烟酒,并严密检测病人的血脂、血糖指标,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对症治疗。(3)加强手术后的锻炼,多让病人自己运动,来增强病人腿部锻炼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4)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来治疗高凝状态的病人[2]。(5)术后患肢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尽早活动下肢,麻醉清醒可以进食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术后早期做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锻炼,在骨折固定的情况下主动活动踝关节,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及环转运动,利用“踝泵”的作用加速静脉回流速度。要注意避免膝下垫枕,防止腘窝静脉受压,进一步阻碍静脉回流,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或家属帮助肢体的被动活动,按摩双下肢肌肉,加速血液流动,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足部动脉搏动情况。每日测量其周径,在髌骨上缘15cm和髌骨下缘10cm处做标记,了解肢体肿胀程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1.3效果评价

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满意度,下肢浮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来比较临床疗效。

1.4数据研究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组病人通过个性化护理,其效果显著比对照组病人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期护理在临床有很大的意义。

2.结果

选取我科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表明早期护理病人的效果和术后恢复比对照组病人好,且实施早期护理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较低。数据对比如下。

3.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术后病人发生DVT得诱因有很多,临床普遍认可的有以下三个: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及损伤状态。一旦病人发生以上血液状况,能自行消融的病人或只在局部发生的只有小部分,多数病人都会扩散,更有甚者会扩散至身体的所有深静脉主干,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使其最后发展成为血栓,对病人的临床诊治没有益处[3]。通过本研究显示手术、病人原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下肢骨折和骨科疾病等因素都是形成DVT的诱因,以上诱因多先影响静脉血管壁进而损伤血管壁改变血流成分和造成血液异常等状况,导致病人术后发生DVT。对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依据其结果给予对应的防治和护理方案,并进行健康教育,引起病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诊治,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本文分析了DVT的有关致病原因和高危因素,由此,在护理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并对其并发症的产生进行防治,提升病人康复率。

【参考文献】

[1]许魏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医药学刊,2017,21(5):729-730.

[2]徐周纬,万圣云,丁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7,26(2):204-206.

[3]王红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