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法的护理

/ 2

中药内服法的护理

李侃

李侃(辽宁省盘锦市中医院12400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42-02

【关键词】中药内服法护理

1解表类药服法与护理

1.1服用解表药必须首先辨别表证的性质分别用药,并根据四时气候变化、患者体质及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恰当选择、配伍应用,如除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外,还有与祛暑、化湿、润燥药配伍;若虚人外感,还须分别与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药配伍;春夏腠理疏松,易于汗出,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1.2解表类药汤剂应取汁温服,服药后静卧,温覆取汗或饮热粥、热汤助汗驱邪。临床发汗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1.3应用解表药,饮食宜清淡、细软、易于消化,多饮开水,不宜进辛辣、油腻、黏腻之物,忌食酸性食物,特别要忌食鱼蟹类、狗肉、香菇等毒发之物。风寒表证患者,宜多食姜、葱、豆豉等温热之品;风热证患者宜多食西瓜等清热之物。

1.4应用解表药宣毒透表,护理着眼点不在汗出多少,应观察疹点的隐现、色泽、发热等情况,如疹点透出.色泽鲜红,体温渐降,精神好转,为热毒外透之征,病情向愈;反之,则为药物无效或病情加重。

2清热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2.1服用清热类药物,必须详细辨析热邪性质(虚、实、湿、毒)、部位(脏腑、气、血)以及有无兼证,以便选择用药并作必要的配伍。

2.2清热类药皆寒凉而多味苦,易伤阳气,故脾胃虚弱、阳虚及寒证忌用;苦燥之剂又易伤津液,阴虚者慎用或辅以补阴药。

2.3清热之剂,视药物不同,煎煮时间有别,一般煮沸后10~15分钟,若为清热解毒或清热解暑等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凡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使用清热药应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2.4病房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备,并根据病人发热程度调节室内温度;高热不退者,配合物理降温,给药可采用频服法;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衣被。

2.5清热类药多用于治疗火热、热毒之证,宜采用清补之类膳食,可多饮清凉饮料、果汁等,或以西瓜、梨、苹果及凉性瓜果蔬菜等为辅食;中暑及高热汗出较多者,宜让患者多饮含盐饮料。忌用辛辣、油腻之品。

2.6疫疠病人,要隔离消毒,特别是病室及病人食用餐具、器具、衣被等要注意消毒,防止相互传染。病人的衣被枕席等要及时更换,保持整洁、舒适。

3止血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3.1服用止血类方药,要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辨证服药。出血的原因复杂,有寒热虚实之分,又有轻重缓急之别,护理上要依据导致出血的疾病和部位的不同,因病施护。

3.2使用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时,中病即止,多服、久用易凉遏恋邪留瘀,故使用止血药,应以止血而不留瘀,血止而无复出为原则。

3.3止血药多炒用,炒炭后其性苦涩,可加强止血之效,也有少数以生品止血效更佳。

3.4注意观察出血的部位、数量、颜色、次数,定时测量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等,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大出血时,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5饮食应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除烟酒。呕血患者,应禁食8~24小时。精神调护重点是解除精神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保持安静,放松身心,有利于治疗。

4化痰止咳平喘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4.1化痰药物中温肺祛痰药及祛风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白芥子、皂荚等大多有毒,内服剂量不宜过大,阴虚有热者忌用。攻下逐痰药物的作用峻猛,非痰积而体壮实者,不可轻投。

4.2祛痰药剂属行消之品,应中病即止,不宜久用。

4.3祛痰药宜饭后温服,平喘药宜在哮喘发作前1~2小时服用,治疗咽喉疾患,药宜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迅速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加,从而稀释痰液,便于排痰。

4.4服药后护理的重点是观察咳喘的变化及痰的质、量、色、味及咳痰是否通畅。痰多咳出无力的病人,可给予翻身拍背,必要时把痰吸出;痰稠者,可让病人吸入水蒸气或雾化吸入,使痰液易于咯出。

5补益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5.1服补益药,必须明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不同,分别服用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配合应用,如气血双补、气阴双补、阴阳双补等。

5.2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故补益类方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长期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以文火久煎为好。

5.3补益药虽能增强体质,误投错用,为害亦大,应在辨证的基础上,以平补之品缓缓调理为要,切忌大量峻补导致阴阳失调,骤生它疾。

5.4补益药宜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但急证可不受此限。凡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舌苔腻厚,不宜服用。

5.5该类药物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故应指导病人坚持用药,服药期间,如遇外感,当停服补益之剂,先解表,表解后再服。

参考文献

[1]王淑华,于新玲.浅谈中药内服的护理体会[J].甘肃中医,2001年03期.

[2]陈兴强,陈俊军.中药内服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肩周炎36例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