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配伍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麝香保心丸配伍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丁文杰邹耀东

丁文杰邹耀东(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261100)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配伍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我院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根据是否配合中药丹参注射液以及麝香保心丸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即配合中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单纯应用西药组)效果。结论:以传统的西医治疗为主,配合丹参注射液以及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麝香保心丸丹参注射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00-02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冠状动脉即为供应心脏代谢的血管,如果发生粥样硬化,使得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痉挛甚至堵塞,由此则供应心肌的血流量将减少,导致心肌发生缺氧缺血,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的病变。心绞痛属于冠心病常见的类型之一,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为其典型表现;较为严重的情况则可能表现发作性的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为止尚未完全弄清,目前多数的学者认为体内脂质的代谢紊乱[1]引起了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吸烟,高血脂和高血压最为主要,其次是糖尿病以及肥胖;其他因素如遗传、精神因素、性别等均有影响。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饮食关系很大,因此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合理的控制饮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已行冠脉造影经心脏支架或搭桥者排除在外),诊断标准参考《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8人,包括男性16例,女性12例;对照组20人,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5~75岁,病程10d~12年。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随机、对照、阳性药物平行的研究方法。

1.3治疗方法:给予抗冠心病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必要情况下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相关措施。如若存在其他相关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均给予相关治疗。

1.3.1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6.5~25mg,每日2次,辛伐他汀10~20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300mg,每日一次。(注:药物的具体用量视患者病情而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随时调整用量)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粒。

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即两周。

1.4判定临床疗效标准

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有一定效果:患者间歇发作的时间延长,症状减轻,各项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病情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

心电图检查疗效判定[3]

效果显著: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有一定效果: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ST段下降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回升,其回升幅度超过0.05mV;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或者虽然有变化,但是变化不明显,尚未达到有效水平。

1.5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结果统计检验均设定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双侧检验方法。

2.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如下表所示:

表1临床效果

分组数量效果显著有一定效果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20710385.00

实验组281511292.86﹡

注:﹡P<0.05。

经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结果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2心电图检查疗效比较

分组数量效果显著有一定效果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20410670.00

实验组28617582.14﹡

注:﹡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及其相似于中医理论中的“气滞血瘀”以及“心阳不振”[2]的临床表现,张仲景指出该病是胸阳虚极、阴寒之邪痹阻,由此产生的正虚邪实症。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心主阳气、血脉以及神志,冠心病人心阳不足,无法达到很好的营运血脉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对冠心病心绞痛认识的逐步深化,渐渐统一于如下思想:该病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由于饮食肥甘,损伤上焦阳气,阴寒积于心之血脉[4],血气滞阻,因此治疗时应当活血化瘀,芳香温通。丹参注射液能够活血祛瘀,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保护心肌的作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接触血管痉挛,减少心肌耗氧等芳香温通的作用。

内科药物治疗中常见的有硝酸酯类、调节脂肪类、抗血小板聚集药、β受体阻滞剂等。硝酸酯类的代表药物为硝酸异山梨酯,能够产生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全身动静脉的作用,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中属于一线药物,能够对心绞痛的症状产生明显缓解。调节脂肪类的药物以他汀类为主要代表,由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体内脂质代谢失调有关,故有效控制脂质代谢,将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调整到适宜的范围,避免在血管内形成的粥样硬化板块脱落,阻塞血管造成严重的后果。抗血小板聚集药临床中常用的为阿司匹林,对于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排除有抗血小板聚集的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以预防性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作用于β受体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减少耗氧等。除药物治疗之外尚有许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外周动脉穿刺进入心脏,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后对病变处进行疏通和扩张,增加血流的灌注,由此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得以改善。例如支架的植入,能有效维持血管的稳定,明显缓解症状,对于冠状动脉单支的病变有着很好的疗效。外科治疗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了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该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认同。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针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均发展迅速。我们应当用综合治疗的原则对待冠心病,对于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高危因素应当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减少冠心病的复发,提高存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42.

[2]杨建华.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四川中医,1994(9):9~1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东北分组.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塞)急症诊疗规范[J].中国中医急症,1995,22(4):41~43.[4]邓玉梅.从经典文献及主要医籍看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