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护理探讨

高玉华张立琴王悦敏金解英

高玉华张立琴王悦敏金解英(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61-02

【摘要】目的讨论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针对护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相关因素进行动态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了解有无分娩巨大儿、畸形儿等家族史,询问过去分娩情形,注意有无头盆不称,有无糖尿病史。腹部、肛门或阴道检查。

【关键词】胎位胎儿发育异常护理

一、胎儿发育异常及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1.巨大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的胎儿,称为巨大胎儿。约占出生总数的6.4%。临床表现为:妊娠期子宫增大较快,妊娠后期孕妇可出现呼吸困难,自觉腹部及肋两侧胀痛等症状。临产后在待产过程中,即使胎位、产力、产道均正常,也常常发生头盆不称和肩难产而需手术助产。新生儿并发症及产伤发生率也较高。

2.胎儿畸形

(1)胎儿脑积水:胎头脑室内外有大量积液(500~3000ml或更多)潴留于颅腔内,使颅腔体积增大,颅缝明显增宽,囟门增大,称为脑积水。发生率约为5‰。临床表现:明显头盆不称,跨耻征阳性,若处理不及时可致子宫破裂。

对母儿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均可致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致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增加。如胎头位置异常,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容易形成生殖道瘘。臀位行阴道助产时,强行牵拉易造成宫颈撕裂,严重者均可发生头盆不称,一旦处理不当,可发生子宫破裂。

2.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因胎膜早破脐带先露,脐带脱垂等引起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外伤甚至新生儿死亡。

二、护理问题

1.有子宫破裂的危险

2.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脐带受压、手术助产有关。

3.恐惧与知识缺乏,担心胎儿和自身安危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检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等有关。

三、护理措施

针对上述护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相关因素进行动态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了解有无分娩巨大儿、畸形儿等家族史,询问过去分娩情形,注意有无头盆不称,有无糖尿病史。腹部、肛门或阴道检查。

1.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纵产式,腹部子宫呈纵椭圆形,大部分可在腹部一侧或侧前方扪及胎肢,相对应处触及胎背,胎心在母体腹侧或偏外侧最响亮、清晰。枕后位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扪及胎儿的下颏,枕横位可在耻骨联合上扪及胎头枕额径,常感觉胎头较大与胎体不相称。当宫口部分开大或开全时,肛查或阴道检查可感觉盆腔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在骨盆斜径或横径上,提示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再根据前、后囟的方向判断具体胎方位。如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在骨盆左后方则为持续性枕左后位,反之则为枕右后位。若出现胎头水肿、颅骨重叠,囟门往往触不清,需阴道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方向来判断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左后方可诊断为枕左后位,反之则为枕右后位,耳廓朝向骨盆侧方则为枕横位。

2.臀位也为纵产式,宫底处可触及圆而硬、按压时有浮球感的胎头,在耻骨联合上可触及软而宽且不规则的胎背,有时可触及胎足,胎心音在脐部左或右上方听得最清楚。临产前先露部较高,肛查时可经腹部下推宫底,胎先露降低以便肛查更清楚。臀位时肛查可触到不规则的软的胎臀或胎足,而不是圆而硬的胎头。临产后宫口开大更有助于诊断。

3.肩先露腹部望诊呈横椭圆形横产式,触诊宫底高度低于相应孕周,宫底处和耻骨联合上方均空虚触不到胎臀或胎头,于腹部一侧触及胎头,对侧摸到胎臀。肩前位时,胎儿背部朝向母体腹壁,触之宽大而平坦;肩后位时,胎儿肢体朝向母体腹壁,触及不规则的小肢体,胎心在脐周两旁最清楚。肩先露时先露往往较高,肛查不易触及,需做阴道检查以明确诊断。宫口已扩张,胎膜破裂后阴道检查可触及胎肩峰、肋骨、肩胛及腋窝或胎儿上肢。

4.面先露由于胎头仰伸胎体直伸,胎先露下降缓慢,宫底较高,颏前位时,母体腹壁可触及胎儿肢体,胎心在胎体处由前胸传出,心音响亮。颏后位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扪及明显高起的胎头枕部,胎头枕部与胎背之间有明显的凹沟,胎心音因胎儿挺胸离开腹壁,故胎心音较枕前位弱。肛查可触到高低不平软硬不均的面部,常因胎儿面部水肿,与胎臀不易鉴别,需行阴道检查方能确诊。阴道检查可触及胎儿口鼻、颧骨、眼眶等面部特征,偶尔将胎口误为肛门,双颧骨误为坐骨结节而误诊为臀位,胎肛门与双坐骨结节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胎口与双颧骨则形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此鉴别面先露与臀先露。

第一次多在产程出现异常时进行,目的是了解骨盆的内部情况,胎先露高低及胎方位,宫颈开大及软硬度,有无水肿,有无头盆不称,尽可能手法纠正异常胎位,决定处理方案。第二次阴道检查多在试产一段时间后进行,了解分娩进展情况以决定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江夏,梁毅姝.胎儿窘迫100例临床分析南京军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04期.

[2]凌萝达,顾美礼.难产,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