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九一八”事变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之分析

彭飞旦

彭飞旦

【摘要】: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事件的发生表面看来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如果对九一八事变前国际政治经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偶然性中蕴含着很大的必然性。

【关键词】:政治、经济、事变

一、国际政治形势之美国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欧美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借助于军事入侵、政治干预、外交讹诈等方式,在中国取得了不少政治经济特权,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在中国势力的迅速膨大,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逐渐采取了打压政策,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并迫使各国接受,它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力量的比例为5:5:3:1.75:1.75,这对四面环海、以海军为生命线的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华盛顿会议后,日本被迫大规模的裁军,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加速了国内政治局面的动乱。

二、国际经济形势之美国

一战结束时,英、法、德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从美国得了大量的工业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从而使日本经济一度繁荣。但是不久,美国与欧洲各国的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到1921年,日本国际收支逆差达3.5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小到6亿日元。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使已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日本为了应付危机,不得不向美国及其他国家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着美国的货款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了高达13亿元的救济贷款,但是没有多久,从美国又爆发了袭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样一来,欠下巨额国际债务的日本成为引发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第二,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日本经济,一方面加强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使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进一步壮大,对外发动一场战争转移国内反对派的视力,转嫁经济危机已成为不可避免。

三、国际政治形势之中国

袁世凯统治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日本利用袁世凯想当皇帝的心理,从中国摄取了大量的政治与经济特权。但是从1926年开始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阀战争,对帝国主义包括日本在华利益发出了巨大的挑战。例如由于东北军阀张作霖在很多问题上拒不与日本合作,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日本关东军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但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四、国际经济形势之中国

1906年,为了服务于日本政府对中国的侵略,日本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当时注册资本为2亿日元,其资金一半是日本政府投资,一半则来自于日本皇室、贵族、官僚,主要从事铁路、煤矿移民及发展畜牧业,满铁公司是日本经济侵略中国的龙头,它对中国的投资占日本对中国投资总额的40%,占日本对中国东北投资总额的63%。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计划筹建一条与满铁并行、连接葫芦岛的铁路线,这将对满铁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也就间接的威胁到了日本皇室、贵族、官僚的利益。恰在此时,世界经济危机又波及到“满洲”,大豆、豆油和豆饼三种“满洲”特产是与国际市场有密切联系的国际商品,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德国油脂业减少了对大豆和豆油的进口,日本由于农村的贫困化也减少了对豆饼的需求,三种产品价格暴跌,使东北农村陷于贫困,同时也就意味着堵塞了日本纺织的销路。另外,经济危机使银价暴跌,银价的暴跌使中国铁路由于用白银结算运费而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满铁公司运营的收入便源源不断地流入运费越来越低的中国铁路,更有甚者,如果葫芦岛建成,大豆和煤炭的运输对满铁更加不利,旅顺、大连也将出现萧条,这是日本侵略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而要扭转这一切,战争是最好不过的手段了。

五、事变经过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未守望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人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可也。”),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第二天早晨5时半,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与政治斗争的必然产物,从此,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动。

(湖南省蓝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