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黄芪不良反应的临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究黄芪不良反应的临床进展

张林玲

张林玲(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210000)

【摘要】黄芪作为我国中医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用药,因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对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当中。据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且还能应用于癌症的控制及治疗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但在治疗中仍可出现不良反应,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能够针对其不良反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以充分发挥其临床功效。

【关键词】黄芪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143-02

黄芪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该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黄芪具有诸多药理作用,包括增加正性肌力作用、调节免疫应答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等[1]。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应用黄芪仍可诱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笔者对近年来黄芪的临床应用及其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如下:

1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⑴冠心病大剂量的黄芪注射液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通过增强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强化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患者做心排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更好的达到治愈冠心病的目的。⑵心力衰竭将黄芪注射液联合5%的葡萄糖溶液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排血量,同时增加其心排指数,降低肺毛细血管血压与肺动脉平均压,从而帮助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另外,此种方法还可减少患者的毒性反应。⑶病毒性心肌炎将黄芪注射液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不仅能够缓解心肌损伤情况,还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研究结果显示,将黄芪注射液联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窦房结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⑷脑血管疾病由于黄芪具有显著的降血压、扩血管的作用,因此将黄芪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同时不会引起患者血压的升高,在达到临床治愈目的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黄芪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⑴糖尿病肾病采用黄芪注射液与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研究结果显示,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将其尿蛋白排泄率,同时也具有缓解患者双下肢浮肿、腹水等临床症状的作用。⑵肾病综合征黄芪注射液对于肾病综合征同样具有突出的临床作用,不仅可改善患者下肢浮肿、乏力、腹水等临床症状,同时可调整患者体内的尿钠含量及尿量,调节患者体内血浆蛋白水平,临床疗效确切。⑶狼疮性肾炎除糖尿病肾病以及肾病综合征外,采用大剂量的黄芪治疗狼疮性肾炎同样具有突出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患者的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发热、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体内的SIL-2R水平、T细胞亚群CD8群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也得到显著下降,证实了此种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

3黄芪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⑴萎缩性胃炎由于黄芪具有改善上腹部不适、增强体质等作用,因此,将其应用于萎缩性胃炎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多数患者在服用后胃脘冷感症状消失、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⑵肝炎有研究资料显示[3],将黄芪注射液应用于肝炎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清丙酸转氨酶水平,同时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使得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4黄芪对癌症的治疗作用

有研究报道指出[4],应用参芪抑癌注射液联合5%的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尤其对于气滞血瘀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另外,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也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机制为通过该药物突出的减毒作用,达到减少因化疗药物对患者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损害,在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同时,抑制肿瘤病灶的生长及扩散,从而抑制病情恶化,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5黄芪的常见不良反应

据研究资料显示[5],黄芪及其制剂在治疗各类疾病当易出现诸多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高热、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反应、头痛、高血压、黄疸、神经系统反应、低毒性感染等。但相较于其他中药制剂,黄芪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诱发黄芪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药物、机体和生产三个方面,而有部分专家及学者认为[6],黄芪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体内蛋白质含量及多糖含量相关,也可能与黄芪的过量使用相关。由于每位患者对黄芪的代谢能力不同,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代谢能力减弱,耐受性较差,更容易诱发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因此,要求临床工作者对于此类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跟婆,赵玲玲,薛玉荣.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4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04):32-33.

[2]沈岳建.黄芪合川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6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0,9(06):263-264.

[3]邬伟里,戴燿华.黄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00,21(03):19-20.

[4]张荣国,蔡琴芳.黄芪对糖尿病射兵血浆蛋白和尿蛋白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03):7-8.

[5]胡仲义,陈以平,沈玲妹,等.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08):618-619.

[6]杨秀斐.黄芪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04):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