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建设的探索

/ 2

加强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建设的探索

陈国强陈国明

台州市路桥区交通工程管理所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快速且深刻变化。在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面临各方的挑战,地缘政治摩擦不断,南海局势、台海问题、东亚局势以及中印边界等,国家周边正经历复杂且严峻变化。在国际形势的迫切要求下,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或军事突发事件,需要交通运输行业在平时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戒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平时服务生产的同时,要牢记战时保障战争的使命。路桥区交通运输局从大局谋战备,用制度抓落实,以创新促发展,靠技术出能力,立足自身作为浙东沿海重要战略定位,强化交通战备意识与筹谋,组建体系分明的领导机构,利用一切可能因素,提升路桥的交通综合保障能力。

一、加强一体化领导,实现交通生产与应战融合

实践证明,只有一体化的综合组织领导,才能高效完成各种交通应急保障任务,才能指挥协调好各部门关系,聚成交通战备强大合力。强化应急保障的一体化领导建设,重点是要通过机制协调,将行业管理的公路、水路、航空、客运等多个部门统一起来,形成军政一体的运行体系。在指挥运行体系的构建中,突出一体化融合特点,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参与的多层级指挥体系,将战备应急职责融入到各班子成员分管领域,实现政府职能与战备职能的融合统一。明确体系内各成员的职责后,配合建立应急指挥程序与动员保障办法,全面提高交通保障的组织响应水平。

指挥体系建立后,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亦至关重要。战备动员涉足军地、关乎平战,具备需求突发性、对象复杂性、时间紧迫性等特征,没有事先成熟且经过检验的动员预案体系,其动员的效率与成果必将大打折扣。区战备部门在行业主管部门全力支持下,编制“交通战备动员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指导临战时期的应急保障工作。重点作用在于,一是有效加强部门之间沟通,二是各司其职投入应急工作,使战备保障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二、挖掘客运与物流行业潜力,打造全天候待命的运输战备力量

交通部门管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企业,包括公路客运企业、物流运输企业、港口海运企业等,在缺乏统一调度的情况下,运输企业主体呈现“多、杂、散、弱”的局面,弱化了交通应急的保障能力。为形成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强大民间补充力量,战备部门积极引导潜力企业做精做强发展壮大,目前已培育形成公路客运骨干企业两家,物流运输骨干企业五家,海洋运输骨干企业两家,形成多运种、网格化的运输力量。

为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紧扣战备保障的主题,区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灌输与落实战备理念与责任,在行业对象自愿的基础上,与相应骨干企业签约成立交通保障应急运输队伍,随时待命完成系列战备运输任务。目前应急运输队包括机械状况良好的大型客车10辆,大型物流货车15辆,中型货船6艘,有效提高了战时和抢险救灾时输送人员与物资的能力。

三、注重工程技术创新与积累,打造公路快速抢修保通能力

为加强应战保障系统建设,交通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公路养护与应急保障的融合化建设,大力推进工程技术创新与实践,着力培养技术人才并储备管理。依托区公路工程养护公司为平台,以年度公路养护工程项目为练兵场,有计划、分步骤地融入相关工程技术与抢险技能的训练与积累,在桥梁保通、道路保通与公路快速修补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储备与能力提升,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应急保障专业队伍。

区公路管理部门以“一年夯基础、两年出成果、三年成战力”为指导方针,向着养护机械自动化与一线人员技术化转变,逐步推进交通战备力量建设。养护公司特抽调10名技术人员组成日常养护工作骨干团队,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并委以战备应急技术小组重任,储备工程技术人才。通过逐年资金投入,养护中心现自有沥青拌合站、挖掘机、压路机及摊铺机等多种设备,形成了区域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工程抢修机械配备实力。在历年的养护工程实践中,不断尝试并创新养护技术,形成了熟练的公路快速修补技术,擅长于沥青路面坑洞热料修补、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快速修补技术、早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以及土石路基快速填筑技术等,能将应急抢险保通时间基本控制在6小时以内。养护中心另专门配置一套20米长的贝雷式钢架桥,作为桥梁抢修的器材储备,并与钢桥生产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明确各尺寸类型的钢桥图纸,以备在抢险救灾或战时能第一时间提供其他类型的贝雷式钢架桥,有效确保桥梁应急保通能力。

四、推进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确保航空战略投送能力

航空运输具备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快捷远程投送特征,在战略物资人员投送体系中具有特殊作用和关键地位。台州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属东海航空兵部队管辖,为军用二级永备机场。除部队自有的军航运力外,民航作为部队战略投送的重要补充力量,需要充分挖掘并形成战力,实现远程快速的空运力量。民航飞机的航速一般为900公里/小时,大型飞机的续航里程在10000公里以上,并且不受山川、海洋、沙漠等地形限制,运输能力优越且机动性强。

台州机场作为东部沿海军用机场,战备任务繁重,机场现总占地面积为4296亩,其中民航站区约137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技术标准,跑道长2500m,宽60m,为混凝土道面。机场候机楼面积7850㎡,只具备保障年旅客吞吐量65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600人的能力。2016年市政府研究同意台州机场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改造提升,拟在2021年改造完成后,将以跑道为界,民航与军航地面运行分居东西两侧,达到分开布置、相对独立,减少军民航空地面运行矛盾,实现地面滑行和机坪进出双通道,减少跑道占用时间,大大提升机场整体运行效率。

借着贯彻中央军民融合战略的东风,区机场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双方统一思想共同努力,探索打造军民融合典范机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全程融入社会需求与战备需要,实行两手统抓的管理方针,统筹谋划机场改建项目与进出配套道路的协同推进,为战时机场快速通达能力与航空运输投送能力保驾护航。

五、谋划全域快速路网体系,提升战略通达保障能力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体系,战备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健全的路网框架支持。近几年,台州市境内以及过境台州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十分迅速,沿海高速、台金铁路和杭绍台高速等一大批交通项目已开工建设。结合路桥区域内的交通现状,在做好与市级交通网络接轨融合的同时,区交通主管部门经过前期深入的规划研究与比选分析后,已形成充分融合战备保障因素的快速路网规划方案,即“一轴、两横、三环、四纵”(“1234”)的快速路网体系结构,做到平时高效服务社会,战时有效服务军事,确保路桥区域能有多路径快速通达台州军民合用机场与白沙码头等承担军事作用港口的能力,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保障合力。

路桥区快速路网规划图

一轴为路桥至永嘉公路(机场高架),作为交通主轴及城市发展轴,两横为路桥大道及延伸与白剑线,三环为余姚至温岭公路-北环线-中央通道-机场高架(老城提升环)、中央通道-海城路-疏港大道-机场高架(空港沟通环)、疏港大道-海城路-沿海高速-机场高架(产城融合环),四纵为余姚至温岭公路、中央通道、疏港大道、G228。

随着“一轴二横三环四纵”快速路网结构的形成,一轴两横将有效串联台州机场、客运南站、铁路台州南站、S1线与市域轨道,三环四纵将全面打通南北交通调度运输能力。路桥作为浙东重要军事基地以及对台作战和太平洋防御的前沿阵地,快速路网结构体系的完善,将有效提升战备保障需求中交通运输体系的全面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