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术前焦虑情绪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儿童术前焦虑情绪管理

董俊

(达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四川达州635000)

术前焦虑是人们在手术之前常会发生的一种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使其陷入到一种紧张不安、不愉快的状态当中。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也差,所以更易发生焦虑。而由于焦虑所引发的哭闹、不安,一方面是会影响到家长的情绪,另一方面更是会阻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认识造成儿童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干预举措,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儿童术前焦虑情绪的表现和影响

焦虑症状的发生主要涉及到的相关系统有三个:生理系统、行为系统和认知系统。儿童术前焦虑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为:术前恐惧、躁动不安、哭闹、浑身发抖、停止说话或玩耍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一些儿童甚至有遗尿、肌肉紧张发生,并会产生剧烈的行为,表现为挣脱医务人员等。术后出现的一些反常表现,同术前焦虑也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术前发生焦虑的儿童,术后疼痛、失眠、哭闹、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有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会发生不听话、害怕和父母分离、爱发脾气等表现。

具体到不同年龄段上的儿童具体表现:对0到6个月月龄的儿童来说,其术前焦虑情绪的表现主要来源于父母,因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并不知道害怕,所以多是父母担心孩子、表现出焦虑感而影响儿童;对6个月~4岁的儿童来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害怕与父母分开,也不易于理解和被说服,因此术后容易出现行为反常;对4岁~8岁的儿童来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但仍然害怕与父母分开,也会担心身体的完整性;8岁~青春期阶段的童儿能够耐受分开、也能够被理解说服,但仍然会因为害怕术中醒来或者是根本不会醒而出现焦虑。青春期的儿童已经有些许特征形成、这个阶段的儿童因害怕失去尊严,所以易于因此发生焦虑感。

术前焦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程度,延长胃排空时间,加大诱导期、术中、术后的呕吐和误吸发生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来看,应正确认识儿童术前焦虑情绪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并重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工作。

儿童术前焦虑情绪的管理措施

1、药物干预方法

小儿麻醉前镇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儿童的焦虑感,同时要注意,良好的麻醉前用药应具备:给药方法简单、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目前常采用的代表性镇静药物有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等。镇静类药物对于缓解术前焦虑的效果是确切的,可减少诱导痛苦,但是需注意因镇静药物的使用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像是抑制呼吸、烦躁不安等。

2、非药物干预方法

(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手术儿童,还有儿童家属。有效的术前访视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儿童术前焦虑水平,甚至有利于提高麻醉诱导期儿童的配合程度。目前术前访视的途径主要有语言文字解说、应用访视单、使用彩色图卡、指导阅读手册等等。这样的方法能增强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与儿童家庭的信任感。

(2)父母陪伴下的麻醉诱导

指的是在麻醉诱导阶段,由父母在旁通过陪伴、安抚,减轻儿童的焦虑症状,提高儿童诱导顺行性。但是这种方法虽然说可以减轻儿童的焦虑,但并不会减轻父母焦虑,所以应通过术前访视等行为,先降低父母的焦虑水平,使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来陪伴儿童,这样能更有效地保证儿童术前焦虑情绪得到平复。

(3)游戏与玩具

基于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他们在此阶段对游戏和玩具是有着巨大吸引力和兴趣的,而这些也是可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术前焦虑发生的。因为儿童在玩耍时,似乎可以忘记快要进行的手术,而内心恐惧感也会由此降低。当向儿童提供大量玩具时,通过转移其注意力,达到减少术前焦虑的目的。

(4)音乐方法

播放轻松的少儿音乐能保证儿童的舒适感,减轻其焦虑心理。当儿童在听音乐时,会不知不觉的伴随音乐起舞或者是哼唱,吸引力都被音乐吸引了过去,这种方法和游戏、玩具方法类似,也是通过对儿童注意力的转移来减轻其焦虑水平的。

(5)其它方法

例如像是“小丑医生”、催眠方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儿童的术前焦虑。可以结合以儿童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小结

儿童术前焦虑情绪对手术的影响与危害,我们是可以明确的,所以,应正确识别儿童术前焦虑,通过各种方法、各种技巧的采取来帮助儿童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保证儿童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