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杨莲朱四凤

杨莲朱四凤(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0454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mg/kg,24小时内分4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24小时后改为7.5mg/次、bid共5天,并与30例未用氨溴索治疗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是否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3.3%、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盐酸氨溴索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21-01

随着医学的发展,产科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管理已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课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及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极易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自然病程为生后当时或很快发病,生后两天进行性恶化,如不及时治疗会因进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而死亡。胎龄越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越高。2006年EuroNeostat的数据显示,胎龄23~25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91%,26~27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88%,28~29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74%,30~31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52%。[1]在28~32周早产儿,发病率为30%~60%,32~36周早产儿,发病率为15%~30%,大于37周者为5%。[2]所以早期干预、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尽可能增加早产儿存活率尤为必要。近5年来我们对收治的36周以下早产儿使用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如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06年~2013年共收治的从28~32周的早产儿未用过激素和硫酸镁,出生时无胎膜早破,无羊水污染、无窒息抢救等异常产科病史;均为生后3小时内入院;入院时无明显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的表现。其中男33例,女27例,胎龄28~32周44例,32~36周16例;出生体重1350~1500g10例,1500~2200g50例。随机抽取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胎龄及出生体重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保暖、维持循环及内环境的稳定,预防感染,呼吸道护理,必要时氧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kg,24小时内分4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24小时后改为7.5mg/次bid,共5天。

1.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生后6-12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或伴有呻吟、吐沫;(2)两肺呼吸音减弱,同时可闻细湿啰音;(3)胸部X线提示:分布均匀细小颗粒和网状阴性和或支气管充气征,毛玻璃样改变。[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组30例中发生NRDS4例,占13.8%;用固尔苏治疗后2例痊愈,2例死亡。对照组30例中发生NRDS11例,占31%;其中5例使用固尔苏治疗后3例痊愈,2例死亡;其中6例未用固尔苏全部死亡;治疗组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626,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表2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并且进行性加重,伴有呻吟。多见于早产儿,其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由于早产儿,特别是34周以下小胎龄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II型肺泡上皮细胞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使肺功能残气量降低,肺泡萎陷,肺通气不足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使得两肺呼吸音减低。低血容量、低体温、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可进一步使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小。通常生后6小时内发病,进行性加重,第2~3天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干预、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措施公认的主要有:产前24小时-7天前使用单疗程皮质激素;产后给予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呼吸机呼吸支持。由于产前使用皮质激素最佳时期是分娩前24小时至7天前,而早产是不可预料的,在基层往往多数孕妇就诊时就已经动产,甚至即将分娩,错过了激素应用最佳时期,导致激素应用的效果不肯定。另外还有研究指出即使产前应用激素,其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仍高达20%左右[4],因此,产后仍需积极预防NRDS的发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疗效肯定,其替代疗法仍为治疗NRDS的手段。在欧美国家已成为NRDS的常规治疗。但由于药源缺乏,价格昂贵,又需要气管内滴入。对不发病的早产儿预防应用将增加费用和不必要的气管插管,而多数只对胎龄小于28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对于胎龄较大的早产儿则在出现NRDS症状后立即使用;而机械通气时,由于存在人工通气,属有创通气,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并发症。在多数基层医院,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技术及设备等条件限制,该项应用很难广泛开展。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祛痰药,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黏痰溶解药物,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物的清除,有效地改善呼吸道状况。临床试验证明其可以调节浆液与粘液细胞的分泌,促进非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分泌,加强纤毛摆动,能显著改善Pao2/Fio2比值,气道流出物中磷脂情况和自主婴儿的肺力学,从而促进肺成熟,防止肺泡萎缩。它还能刺激肺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发育,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并对肺组织有着高度的特异性,从而促进肺成熟。另外,盐酸氨溴索还能调节肺泡中性粒细胞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因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显示出其抗氧化,抗感染的特性从而减轻肺损伤[5]。同时,由于无明显的副作用,盐酸氨溴索应用不失为一种既有效而又经济的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外部有报道应用盐酸氨溴索来防治NRDS成功的经验[6]。本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弥补了早产儿生理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本文数据显示,治疗组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NRD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盐酸氨溴索可以通过促进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改善肺泡通气,减少并发症,因而降低早产儿死亡率。而且该药价格便宜,使用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患儿家长均能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weetDG,CarnielliV,HallmanM.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

[2]杜立中.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0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423.

[4]万伟琳,王丹华,赵时敏.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3]:137-139.

[5]李雁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8):1189.

[6]林明祥,翁陈华等.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