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课时绽放光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让第一课时绽放光彩

陈静

——对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陈静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二小730060

摘要:在初读课文时进行部分字词教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并且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与探究兴趣也是比不可少的环节;带领学生感知文章脉络、整体把握的关键、组织学生扫除浅层文字障碍还是一直以来我在做的。

关键词:第一课时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年级

从事教学工作以来,自己对阅读教学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能用隽美的文字、生动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在阅读课中尽情徜徉,心里有种成就感。但不知从何时起,不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公开课、比赛课、自己选课从来是直奔第二课时,对第二课时求创新、求高效……而忽略了第一课时的存在与重要性。那么,打造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吸引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不知不觉地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使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有几点小体会。

一、预习在先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的过程。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真正落到实处。

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培养这个班孩子的预习能力,到中年级他们的预习可以做到:标清自然段,读通课文,注生字拼音并将不熟悉的生字组词,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明显标记。刚开始自己只能在上课时抽查到个别学生的预习情况,可明显感觉到预习的孩子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生字新词可以自己通过查工具书基本解决,而没有预习的学生有些站起来不知从何说起。为了让预习为第一课时有效服务,我尽量在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但长时间下来不仅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偶尔忙别的事检查总是落不到实处,所以经过学习和其他老师的建议,发现学生课后互相批阅预习作业和上课笔记是一种一举两得办法。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二、检测字词

在初读课文时进行部分字词教学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往我都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意,这种单纯的字词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学期我就尝试着把字词教学真正融合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之中,既做到密切联系阅读理解活动,又适当集中,为读课文打基础。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把生字新词分类渗透于初读活动之中,是效果较好的可行策略。如《惊弓之鸟》一课共有十二个生字我将十个生字,分类进行教学:引入新课,出示课题时教学“弓”;观察插图时: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教“魏”“射”“箭”“猎”“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时,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相机教学“悲”“惨”“裂”“愈”“痛”“雁”。学生初读课文时,文中有“大王”这一词语,我就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字典正音,联系上下文找出正确的词意,让学生明白在自己遇到疑难的字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初读课文还应当辅以读写检查,它既是对初读成果的巩固和加深,又是向“深读课文”过渡的桥梁。因此,初读检查的设计尤为重要。

三、整体感知

“课文导入”“字词学习”“感知课文”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它们的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对象,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俗话说,“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而“读通”就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初读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以期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我们听特级教师上课,他们都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间很充分,还少不了指名让学生逐句逐段地朗读,检查读到位了没有,然后才开始课文的讲解。

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和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相互纠正;然后指名读,挑战读,朗读训练有层次有目标。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有效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苏振花《扎实地提高第一课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