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陈伟

EvolutionandDevelopmentofChina'sUrbanFloatingPopulationManagementModel

陈伟CHENWei(中铁二局四公司,成都610306)(ChinaRailwayERJU4thEngineeringCo.,Ltd.,Chengdu610306,China)

摘要院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深入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分别阐述了不同阶段管理模式的特点与作用,并对未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大胆假设,构建了一幅蓝图,希望能为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提供启发。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thetimes,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China'surbanfloatingpopulationmanagementandactualdemand,thisarticleexplorestheevolutionofurbanfloatingpopulationmanagementmodelsincethefounding,describesthecharacteristicsandeffectsofmanagementmodelindifferentstages,makesafurtherboldassumptionforfloatingpopulationmanagementmodelinthefuture,buildsapairofblueprints,hopestoprovideinspirationforadministrativedepartmentstostrengthenurbanfloatingpopulationmanagementefficiency,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furthersafeguardsocialstabilityandharmony.

关键词院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演变;发展Keywords:urbanfloatingpopulation;managementmodel;evolution;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院C912.8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193-020

引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从事建设施工作业工作,使得城市流动人口比例大幅增长。为了进一步规范城市秩序,加强人口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管理的实际需求与特点,结合我国历年的管理经验,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对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寻求现阶段最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奠定基础。

1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1.1自由宽松型管理模式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全国各区域城市的经济化、政治化特点没有如今这么突出,民众也还没有树立人口流动意识。由于政府部门为了急切摆脱旧秩序的束缚,采用自由宽松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允许全国人口自由流动,甚至于宪法中明文将其列为中国公民自由权利之一。那时,人口基数较小,就算大规模迁移也不会引起过大的经济变动或社会影响。直至1957年,中国都一直推行自由宽松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始终将促进生产力的提升与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放在首位,鼓励农村人口融入城市,通过农业带动城市工业发展,以达到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目的。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响应,他们纷纷涌入城市,使得承载力较差的城市几近瘫痪,自由宽松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也就此宣告结束。

1.2严格限制型管理模式1957年后,政府部门正式下达了“限制人口自由流动指令”,宽松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正式结束,严格限制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在国家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启动。由于上一阶段实行自由化模式,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相关条例明确指出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流程及要求,还建设了配套监管设施,在当时国内的大型城市建立起收容遣送站,对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进行摸排,核实其身份,自此中国正式走上了以户籍制为标志的城乡结构建设之路。

这一时段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旨在利用户籍管理制度,实现社会群体的单一性,将其静态控制于特定区域内,使其安心从事生产工作,在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中各司其职,大大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步入改革开放前,政府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未树立起管理意识,此时政府推行严格的限制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达到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埋下了隐患。

1.3防范控制型管理模式尽管改革开放后国家已经认识到流动人口控制的重要性,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流动人口控制意识,但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没有建设好相应的城镇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让农村人口快速融合于城市,依旧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计划生育等问题日益突出,各级矛盾不断激化,不得不使政府采取相应手段,防范控制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防范控制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是中国步入改革开放进程后推行的管理模式,它能有效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迎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推行防范控制管理模式,吸取了前两次管理模式的精华与教训,用可调控的管理模式缓解了城镇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镇与乡村的经济差距,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人口有计划地融入城市,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使其加快发展步伐,扩大城镇占地面积,带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后续国家经济转型做好铺垫。

1.4多元目标整合型管理模式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政府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增大等问题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的不利影响,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帮助,为长期参与城镇建设、在城市落地生根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配发城镇户口,方便其子女就近入学,并且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与政策帮助,使其尽快融入城市中,为城市化发展做出贡献。

此时,城乡居民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全局观念,积极致力于改善民生、提供社会保障、落实贯彻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等,制定出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多元目标整合型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自此营运而生,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户籍概念,主动将编制外的流动人口收纳到管理服务体制中,使其享受与城镇人口同等的待遇,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提供条件。

2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2.1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与法规建设政府部门要想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就要以立法工作为突破口,以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建立起兼具规范性、合理性、有效性、强制性、配套性的政策法规,不断提升政府部门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制进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除此之外,还要时刻从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各项法律政策,为流动人口的维权扫清障碍。

2.2加强流动人口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群体庞大,分布较为零散,不易集中管理,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用“看不见的手”加强科学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相关管理机构、不断完善改进管理体系、严把管理关等手段,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力度,使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为城市踏上一条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做好铺垫。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要着手户籍制度的改革升级工作,尽可能缩短城乡差距,减少贫富悬殊,从根本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合理的配置,最大程度上缓解城乡矛盾,促使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3结束语综上所述,流动人口能有效缓解城镇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同时又会造成城镇人地矛盾、人口过剩矛盾等问题。

我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就对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进行了长达70年的摸索与探究,从自由宽松型管理模式发展到当今的多元目标整合型管理模式,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逐渐步入正轨。对此,政府部门应当在借鉴传统模式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与现阶段国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院[1]徐伟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前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4).[2]徐伟明.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展望[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3]潘梦.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进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1.[4]范志权.转型期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5]蔡仕鹏.权利回归与制度重构———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2(35).[6]郭宏斌.当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01).作者简介院陈伟(1958-),男,广东罗定人,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遗传优生专业,研究方向为单位集体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离(退)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