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律促迁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抓规律促迁移

董尚满

(南部县南隆镇枣儿小学南部637300)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还有共同的规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充分的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适时地,有限度地作一些拓宽、渗透,就可以把部份的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利用其共同规律探究新知,达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我结合自己几十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1、抓共同因素,促进学生事半功倍的效率。

多位数的加减法与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内在联系,它们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前者参与加减运算的数位更多一些。我们在教多位数的加减法时,就要抓住它们的这种共同因素,先复习……,让学生讲述计算法则,要特别注意进位与退位.再在原式的百位上添上一个数成为……问同学们谁会计算?学生很快领悟,纷纷举手要求上黑板演算,我指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子上计算,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通过计算,让学生与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对比比较,找出在计算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然后再逐步把参与加减运算的数扩大到千以内、万以内,边练习边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概括出多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这样让学生从自己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依此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基本结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尽管类型众多,但是基本结构是相同的。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上。教学时,从分析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入手,如:“小明家养了7只白兔,5只灰兔,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其结构是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它们的关系是:白兔只数+灰兔只数=兔的总只数。这里,两个条件都是直接告诉了的,如果其中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便成了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便揭示下题:

“小明家养了7只白兔,灰兔比白兔少2只,一共养了多少只兔?”让学生理解:求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就是求白兔、灰兔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就是:

白兔只数+灰兔只数=一共有兔的只数

7只+()只=?只

所以先要把灰兔的只数算出来。

学生一旦掌握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虽然现在接触到的是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但是在后面学习有乘除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也没有困难了。例如:我在教用乘除法计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先出示“饲养组养了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了多少只兔”。让学生读题后列式计算,讲出算理,然后再要求学生把上面一题的其中一个条件改变一下,使它变成一道有乘除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编出:“饲养组养了10只黑兔,养的白兔是黑兔的3倍,一共养兔多少只?”,我就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计算一下,结果有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进取状态,还有的学生提出,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计算3+1=4、10×4=40(只),这位同学这们的解题还具有创新性。

3、抓化异为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的形式:=3&pide;5,让学生说出整数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从而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比的基本性质前,我先要求学生背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比的基本性质;在学习计算梯形面积时,我首先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得出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或者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成一个平等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些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既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到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研讨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无定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只有认真深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找准规律,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