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调查处理

/ 1

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调查处理

戚巍王毳

戚巍王毳(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00005)

2012年1月11日我省某高中有1名学生确诊为涂阴肺结核病人,考虑之前不久还确诊两例结核病人系其同班学生,当地结核病防治所立即启动学校结核病应急预案,上报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扩散。至3月9日未发现新结核病病例,并对结素试验强阳性学生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投药,此次集中暴发疫情共确诊学生结核病患者8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该高中是一所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区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20人,其中男生526人,女生494人;住宿854人,走读166人;教职员工63人。设有教学楼1栋,宿舍楼2栋;高一7个班,高二6个班、高三5个班;教室面积60m2,平均每班学生56人;宿舍87个,宿舍面积每间20m2,住10-12人。

2疫情发生情况

2011年5月原高一六班(即现高二六班)学生A确诊肺结核,该患病情较重,有空洞,抗酸杆菌阳性(4+)。当地结防所立即向学校通报疫情,当时即采取了疫情控制措施,要求其密切关注该班级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症状立即检查,并且做好消毒、通风工作,排查中未发现其他病例。

2011年9月6日高二六班学生B,2012年1月11日该班学生C又相继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和Ⅲ型肺结核(涂阴)。在当地结防所考虑到之前的两例疫情,立即向学校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并全面排查,经过X光胸片筛查和痰涂片检查,此次集中暴发疫情共有8例确诊病例,均在同一班级,不同宿舍,1例涂阳,7例涂阴。4名学生有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症状,4名学生无任何症状。

3处理措施

3.1确定疫情,核实诊断。由专家小组对学生疑似结核病人临床症状、结素试验结果、胸片结果、痰涂片检查结果进行讨论,综合分析,确定是否为结核病患者。

3.2隔离治疗传染性和重症肺结核学生患者,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1]要求,严格执行休学和复学标准。

3.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并进行接触者筛查。

3.4结素试验强阳性在学生及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性投药。

3.5指导学校开展消毒、通风工作,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3.6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避免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恐慌。

3.7要求学校开展晨检、因病缺课制度和追踪工作。

3.8卫生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市进行一次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专项督导,落实有关规范和文件要求,明确职责,各负其职,各尽其责,做好全市师生体检工作,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4讨论

4.12011年5月发病的高二六班学生A病情较重,有空洞,抗酸杆菌阳性(4+)。与本次集中发病的8例学生均在高二六班,分属不同宿舍,在教室内有4人与学生A有密切接触史,另4人与学生A也有接触,考虑学生A为此次疫情的传染源。

4.2结核病做为一种慢性传染病,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之间时间间隔可能较长,而且学生结核病症状多不典型,不易发现,加上学生正值青春期,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低下,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少,生活、学习和居住的空间拥挤,通风不良,十分容易感染并集聚发病[2],提示我们在处理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时候,要在当时排查的基础上,由学校和结核所继续对该校学生进行密切关注,防止后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4.3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是控制疫情的保证。

4.4结防机构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肺结核病集团感染和爆发流行的潜在因素,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4.5应加强学校结防知识宣传和晨检、因病缺课制度等工作。患病师生因对肺结核病认识不够,不就诊而延误了病情,并造成结核病的传播。

4.6建议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3]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将结核病相关检查项目(PPD、胸片)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学生、教职员工每年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并纳入师生的健康体检档案。

4.7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教室和宿舍人员数,提高学生机体免疫力。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由于为集体生活,教室、宿舍、食堂、阅览室等场所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滞留时间较长,相互接触又较为密切,且常常通风不良,极易感染发病。应尽量避免学生高强度学习,教室和宿舍人口密度过大,合理安排学生户外运动时间,合理膳食,提高学生的机体免疫力,减少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133号).

[2]王黎霞,成诗明,陈伟,主编.《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

[3]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医发[200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