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推动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3

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推动作用

陶丹丹

以八里店镇为例

ThePromotingEffect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oLandRemediation院WiththeExampleoftheTownofBalidian

陶丹丹淤TAODan-dan曰卢丽红于LULi-hong(淤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南昌330045;于修水县国土资源局,修水332400)(淤JiangxiCoalfieldGeologyBureauSurveyingandMappingBrigade,Nanchang330045,China;于XiushuiLandResourcesBureau,Xiushui332400,China)

摘要院土地整治不是一个单独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内,与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但是经济、社会环境却是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因此,土地整治的发生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八里店镇的经济、社会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这就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整治土地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Abstract:Thelandremediationisnotanisolatedevent,italwaysoccursinacertaineconomicandsocialenvironment,anditactsandinteractswiththenaturalsystem,economicsystemandthewholesocialsystem.Thenaturalsystemisnotgoingtochangeinacertainperiodoftime,buttheeconomicandsocialenvironmentischangingconstantlyundertheroleofhumanactivity.Therefor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landreclamationisclosely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economicsociety.Thispapertriestoshowthat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hasthegoodroleinpromotingthelandremediationbyanalyzingtheeconomicandsocialenvironmentconditionofBalidiantown.

关键词院经济社会发展;土地整治;八里店Keyword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landremediation;Balidian中图分类号院F30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294-03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行的加快,建设用地对占用农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冲突以及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仍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稀缺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1]。在此背景下,土地整治应运而生。作为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袁开展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土地合理利用是人与土地相互作用构成的动态系统,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因此土地政治的发展基本上都跟着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更改的,人们对土地服务的种类、数量以及质量的需求会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迫使人们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去适应这种改变[2]。从本质上看,人地关系矛盾是土地整治的动力源泉。

1.1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快,耕地锐减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伴过程,它们不仅通过人口、产业集中、地域扩散占用土地,使土地利用出现非农化,而且通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扩散,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用地转向非农业用途尤为突出,致使耕地逐年减少。

1.2农用地无序流转,缺乏规模经营随着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步减弱,受比较利益的影响,有的退出土地,将退出的土地不经管理程序擅自转让亲朋好友;或是盲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把农用地调整为非农用地,集体农用土地非法进入市场等,使土地处于无序盲目流转[3]。

1.3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与粗放土地利用现状的矛盾在土地资源压力日益增长的严峻情势下,我国城镇和乡村的土地利用却处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状态之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大城市呈“摊大饼”式发展,中小城市用地浪费严重,迅速扩张的用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些土地的粗放利用,给城镇建设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本已短缺的土地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与浪费。针对这种粗放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土地整治,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土地整治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改造,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作为解决上述土地利用矛盾的一个重要方式,土地整治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

2土地整治的意义2.1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治是国家保护耕地的重要途径,通过整治,可以改变不合理的农用地利用方式,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满足生产用地、农田基础设施用地的需要,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弥补因人口增长和建设占用耕地增加而导致的耕地减少。

事实上,仅耕地数量的平衡是远远不够的,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仅耕地数量不能减少,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也不能降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最终将通过各级土地整治规划层层落实,其建设正是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质量。通过对耕地的整治,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从保证耕地数量质量上真正做到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只有实行土地整治,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才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之一[4]。

2.2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整治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整治后的土地便于机械化作业,大幅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5]。首先土地整治使原来分散经营的田块变得集中起来,增加了机械化耕作的使用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次,整治增加了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有利于把耕地资源集中到种田能手和农业龙头企业手中,实现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有利于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中的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整治后,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容易推广,我国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也正借由土地整治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农业转变。

2.3土地整治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目前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着内部土地闲置严重,外围盲目扩张,以及分布松散、布局零乱等问题。这既不利于农村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也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农村居民点整治正是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无序的状态,对其空间结构和布局实施整治、改造等土地工程,并配合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完善,以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土地利用工程。整治后的农村居民点既可以节约土地,调整出耕地,又可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规划、推进城镇化以及拉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6]。

土地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7]。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着不可以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可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和农村就业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建设用地的流量,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压力,支持了城镇化进程。

3案例分析3.1八里店镇概况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北临太湖,西与湖州市区紧相连,东部与中国“童装之都”织里接邻。距上海150公里,长湖申黄金水道流经镇腹,318国道和湖织大道贯通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009年末,南部片区6个行政村农民人均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其中移沿山村农民人均收入最高,达13597元/人,人均收入最低的紫金桥村,农民人均收入也高达12475元/人。南部片区村集体经济均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南部片区六个行政村中,2009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最高的为紫金桥村,达161495万元,最低的为南水产村,为3865万元。2009年南部片区6个行政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20891万元,其中一产收入10409万元,仅占南部村庄经济总收入的2.0%,南部6个村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工业,农村工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农业收入所占比例已经微乎其微,2009年南部片区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55%,土地流转使务农的农民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工厂做工或者到现代农业园区打工,农民的收入也有了稳步的提升。

3.2八里店南部片区土地整治开展条件3.2.1开展土地整治的必要性随着吴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八里店镇也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耕地面积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详细情况见表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生产中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8]。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八里店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耕地被抛荒,八里店农民大多数已经从农业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单纯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已为数不多。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使得农民产生了改变自身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条件的想法,他们也渴望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一个外观整齐、环境优美、生活设施健全,管理规范的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3.2.2已经具备了优越的条件首先适应本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实践经验证明土地整治成效明显的地区,一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本地区农民已经开始逐步脱离农业生产、土地升值潜力巨大但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仍比较落后的地区。八里店镇二三产业发达,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充分,务农人数仅占劳动力总数的12%,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6%。其次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如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群众能也富裕了起来,想要改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可以说,八里店南片开展的土地整治动力很多源于群众自身的需求。第三,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基本可以达到平衡。八里店南部片区土地整治中,土地复垦工程需投资2419.63万元,农民社区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投资132837.94万元,八里店南部片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约需135257.57万元。资金来源中,上级补助费用约201.99万元,土地出让收益约可达77482.37万元,区镇农民自筹资金约有57573.21万元。

土地整治是一项有资金及劳动投入的工程,作为一项典型的经济行为,应保证其经济可行性,同时被公众所接受,并使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八里店南部片区经济、社会基础扎实,农民整治意愿强烈,同时耕地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减少的现状也需要得到改变,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部片区的土地整治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3.3八里店南部片土地整治效益分析3.3.1经济效益直接效益:通过三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促进农业的集聚化与产业化,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使农民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取得土地租金和产业工人工资的双收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益;通过农民社区的建设,加大农村居民点的集聚,节约建设用地。间接效益:土地整治带来农田水利设施及农村交通设施的配置完善,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便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进而增加农业的利润空间。

3.3.2社会效益通过农用地整治,促进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完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土地有效增粮潜力及持续增产能力达到了双增,为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宅基地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实现了农业人口的适度集聚,引导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建房集聚。在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3.3生态效益农用地整治中,农田防护林、农田水利设施等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增强洪涝灾害能力。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变道路宽窄不一、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滞水难排的现象,有效控制村庄生产、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对移沿山湿地景区和观光农业的建设,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结论4.1从八里店南部片区的实施进展来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农村居民开始集聚,进入新社区生活,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改变又对农用地整治提出了要求,农民的集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实现,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节省土地,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有保障的新农村、新社区。

4.2土地整治总是发生在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体制系统的三重框架之内。在当前资源利用现状的条件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可以通过经济因素得到一定反映,而经济因素又是区域社会、技术条件的基础,政策因素作为影响土地整治实施的外部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9]。因此在众多因素当中,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则是确定土地整治的主要和关键因素,是土地整治能否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3追求经济效益是土地整治的一个中心内容,也是土地整治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与整治区域农户收入的影响,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项目区原有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的。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经济基础好的地区,人们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较大,因此土地整治的实施难度较小。所以,对土地进行整治需要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以点带面,对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示范作用。

土地整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一方面土地整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土地利用所提出的必要要求;另一方面土地整治又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无论是开展农用地整治还是建设用地整治,最终都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展后的农村和城市经济将进一步对土地整治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充裕的资金保障,从而推动土地整治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院[1]章超,鲁成树.安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及政策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04-10006.[2]杨小雄.广西土地整理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3):83.[3]杨维凤等.加快城市土地整理,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63-65.[4]张正峰,陈百明,董锦.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资源科学,2002(4):43-48.[5]陈良.土地整理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自然杂志,2003,25(5):301-304.[6]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J].中国土地,2006,9:18-19.[7]曹海欣,谢媛媛,吕萍.农地开发整理投资模式研究[J].资源产业经济,2007,02.[8]杨国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资源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09.[9]唐琰,周军辉等.从土地整理到土地整治的升华[J].法制与社会,2011(02).作者简介院陶丹丹(1986-),女,安徽庐江人,工作于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卢丽红(1983-),女,江西修水人,工作于修水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