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科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观察

林慧君赵娜刘娜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266000)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运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学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静脉给药,而观察组则为口服给药,对比分析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对儿科患儿进行治疗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给药方案,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观察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35-01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通常为通过抑制核糖50s亚基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抗菌目的[1]。有研究表明,阿奇霉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抗菌效果显著,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所以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但是,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有研究表明,儿童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往往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儿科运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学观察,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静脉给药,而观察组则为口服给药,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28例为女性,32例为男性,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4.75±2.42)岁,其中30例为呼吸系统感染,20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0例为皮肤感染;观察组中25例为女性,35例为男性,年龄3~9岁,平均年龄为(4.93±2.51)岁,其中32例为呼吸系统感染,21例为泌尿系统感染,7例为皮肤感染。两组患儿的疾病类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其中对照组为静脉给药,即运用10~500mg阿奇霉素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2次/d;而观察组则为口服给药,即口服阿奇霉素,200~400mg/次,1次/d,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为7d。

1.3药学监护

1.3.1掌握适应症

一般来说,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该先进行细菌培养,然后将测试结果作为基本依据,选择临床用药。同时,再给予患儿药敏试验,如果发现患儿为过敏体质或者存在药物过敏史,用药期间,应该对患儿用药后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阿奇霉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抗生素,被广泛运用在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中耳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研究表明,运用阿奇霉素对2岁以下儿童进行口服治疗,其疗效尚不确切;运用阿奇霉素对16岁以上儿童进行注射治疗,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

1.3.2联合用药监护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往往联合运用阿奇霉素和其它药物,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所以,联合用药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一般来说,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和阿奇霉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联合用药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这两种药物联合运用容易出现竞争拮抗作用,使细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同时,有研究表明,不能将阿奇霉素与含有镁和铝等微量元素的抗酸药物联合运用,避免使机体的血药浓度降低,从而影响疗效。

1.3.3给药方式监护

临床上在运用阿奇霉素对儿科患儿进行治疗时,口服给药是首选方式,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阿奇霉素作为一种长效抗生素,血药浓度高,药效持久,所以通常只需要一天给一次药,避免过量服用药物,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过敏性皮疹发烧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n=60)2(3.33)7(11.67)1(1.67)6(10.0)16(26.67)

观察组(n=60)1(1.67)4(6.67)0(0.0)3(5.0)8(13.33)

3.讨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抗生素,具有给药方便、药物作用多、疗效好以及抗菌谱广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2]。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经常被运用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但是也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影响患儿预后。所以,临床上在运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科疾病时,一定要加强药学观察,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从而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到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点:(1)发烧。一些患儿服用该药后,会升高体温,但是停药后,体温会恢复正常;(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以呕吐、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该症状,应该立刻停止用药,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患儿胃复安辅助治疗;(3)过敏性皮疹。皮疹通常分布在躯干和上肢部位,发现后,立刻停药,避免患儿抓挠皮肤,同时给予脱敏治疗;(4)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以面色苍白、机体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一旦发现,立刻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3]。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阿奇霉素对儿科患儿进行治疗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给药方案,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2:60-61.

[2]樊丽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1:33-34.

[3]廖振润.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北方药学,2015,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