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改革

宋迎雪1,2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2.句容市广播电视台江苏镇江212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得到有效的发展。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促进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改革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当下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结合有效的措施对激励制度进行改革优化。基于此,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电视媒体;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改革

随着广播媒体行业的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励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由于激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改革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激励制度的改革对广播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明确当下激励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媒体人员的综合素质。

1.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现状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三网融合的进程逐渐加快,并且伴随国际媒体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促使我国广播媒体行业进行有效的战略转型。2014年底,经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电视广告的总收入为1116.16亿元,相比往年下降0.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听业务得到有效的发展,受到新兴媒体以及广告业分流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近五年的电视广告收入不断下降,并且在2014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基于此,我国对广播媒体行业的转型开始提高重视程度。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广播媒体行业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拓展,结合当下发展的实际情况,拓展出“T20”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2.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

(1)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

广播媒体其主要性质就是通过导线或者是无线电波为社会大众传递声像、影响节目的媒体。在21世纪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使得从事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人员数量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其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所谓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广播电视媒体在进行某些活动组织以及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人力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产品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关键,而产品的生产依托于企业中的人才与技术,由此可以看出,人才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广播电视媒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针对广播电视媒体专业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组织、计划和领导。

(2)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正处于转型期,为了更好的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得不对内部的媒体技术及职能结构进行优化、创新。然而广播电视传媒的原型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台,虽然其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广电企业的优势,但是其必然也存在诸多的弊端,而最为严峻的一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其中激励机制难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当下广播电视媒体事业中依旧通过员工的工作年限进行待遇的划分,针对奖金、福利的分配体系仍然存在些许问题;人事编制存在严重的问题;企业内部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并且人事的体系也较为冗余,进而导致整个人力资源体系显得毫无生机。这些问题的发生对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3.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改革对策

3.1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模式

近几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激励制度的改革也逐渐成为广播电视媒体事业的首要关注点。当下激励制度的改革已经形成了以下几种相对完善的激励模式。

(1)人员竞争上岗

相关广播电视媒体企业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内部的岗位公开招聘,以此来提升岗位竞争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同时,企业还会联合员工个人进行双向选择的机制,员工和企业可以进行科学性的选择,以此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另外,针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业绩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并且关于员工薪资分配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劳多得”的按岗定薪。

(2)劳务派遣

当前随着广播电视媒体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岗位及业务量也在不断地增多,若仅仅依靠内部员工难以保证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会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设立专门的劳务公司,并通过公司化的管理方式,对临时工以及编外人员的身份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为员工建立个人档案,给予员工相应的社会保障以及薪资报酬,甚至还满足了员工晋升、调度等需求。

(3)整合激励

广播电视传媒企业会将自身的经营收入、收视率以及发展目标进行整合量化,企业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引导员工不断朝着量化目标前进,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量化目标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建立人才储备计划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以上几种激励制度的提出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广播电视媒体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但是也随之衍生出一些消极的影响,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制约。例如企业基层员工离职率提升,员工的实际工作量相比之前明显的提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幸福感等问题亟待解决。

3.2人力资源激励制度改革的有效策略

(1)注重对绩效考核的改革

在当下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发展过程中,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进行公正化的管理,但是员工积极性调动方面,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基于现阶段的绩效考核,企业中员工的薪资报酬与广播电视媒体的收视率之间有着关联,如若收视率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那么员工所付出的心血无法获得应有的资金报酬,进而对员工积极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员工对待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致使广播电视媒体收视率不断下降,以此往复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最后导致广播电视媒体收视率不断下降,员工离职。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转变,可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以季度为基础的平均收视率考核方式,以此来提升绩效考核的合理性。企业可以将一个季度的平均收视率与员工的薪资报酬进行结合,并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最低收视率薪资制度,以此来提升绩效考核的合理性,确保员工所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注重休假制度的改革

广播电视媒体企业虽然工资普遍较高,但是工作强度也相对较大,企业员工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对员工的心理、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会让员工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长期以往,会让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进而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广播电视媒体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员工尽可能多创造休假的机会,以此来确保企业员工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员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此来确保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另外,企业内部可以定期举办相应的业余活动来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进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体现出企业对员工工作与生活两方面的关注。

(3)注重员工资料库的建立

受到广播电视媒体事业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强。部分企业员工往往没有对某个岗位有效掌握,就被调离到企业其它的岗位,这会让员工对自身岗位无法持有应有的态度,进而对工作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的改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对人才数据库的建设,并以员工自身特点为基础建设数据分析库,以企业员工自身的性格爱好、年龄、成就、工作业绩以及特长等条件,建设综合性较强的数据库,以此来为企业人力资源调动、组织、领导以及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

针对企业员工而言,企业不仅是员工进行工作的场所,还是员工进行有效学习、锻炼,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只有通过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锻炼,才能让企业员工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发展综合素质,进而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以员工实际情况为基础,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或者组织员工进行进修学习,以此来发展员工的专业知识能力。另外,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以此来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以此来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5)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

在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例如像戴尔企业的“直接文化”,广播电视媒体企业也不例外,都会形成自身的企业的文化。广播电视媒体行业之所以离职率较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员工没有认识到企业自身的文化,并且对企业的认同度较低,进而使得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广播电视媒体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企业文化教育,以此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端正自身对工作的态度。另外,企业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重视对除薪资报酬之外的福利力度,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视企业为第二个家,进而让企业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促进广播电视媒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媒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制度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企业改革一次之后就一劳永逸的,是需要秉承着坚持不懈的原则进行不断的改革和优化。所以,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企业需要明确激励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结合科学、合理的策略来提升激励制度改革的有效性,进而为广播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宇翔.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改革[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12-15.

[2]罗柏华.广播媒体人力资源激励制度改革探析[J].视听,2016(11):164-165.

作者简介:宋迎雪(1986-),女,江苏沭阳人,东南大学MBA在读,广播电视工程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