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反窃电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供电企业反窃电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

佘维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电企业反窃电管理模式现状,就反窃电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归类解析,提出基于全面风险分析与价值导向的风险防范策略,结合实例剖析了风险防范策略的作用,为供电企业更好地开展风险管控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反窃电;风险;分析;防范

前言

随着电力改革步伐的有序推进,电网企业在“输配端盈利模式转变,售电端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重点加强风险防范,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反窃电工作事关供电企业的利益与形象,然而目前国内传统反窃电风险管理模式存在局限性,部分供电企业仍以重点排查、与公安局联动检查等为主要措施,存在“查窃质效不高、监督疏少、风险管控不全面”等反窃电管理短板,个别窃电“重灾区”内外勾结、窃电行为猖狂、形式多样等现象层出不穷,尚未形成基于风险分析与价值导向的反窃电风险防范体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新型反窃电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反窃电风险可控、在控,全面提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一、传统反窃电管理模式分析

分析供电企业传统反窃电管理模式,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用电检查员在常规巡检中耗时耗力,容易存在疲惫、疏忽、检查形式化等现象,增加了作业不安全及遗留检查的可能性。二是大海捞针式的检查缺乏针对性,存在人力资源安排不均或者重复检查情况。三是窃电查处全过程无法实时监督,窃电舞弊、内外勾结等行为需要通过行风监督、群众举报等渠道才能获知,近年来个别窃电内外勾结案件在发现时已触及司法界限。

二、反窃电风险分析

针对供电企业反窃电管理特点,从风险追根溯源角度,可将窃电风险区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一)内部风险分析

查窃现场作业安全风险。潮湿、阴雨天气进行检查时可能存在表箱漏电等情况,当客户计量装置安装高处时可能存在高处坠落危险。此外还存在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误碰误动电气设备、等安全风险。

窃电查处错漏风险。现场检查时可能由于工作人员技能不足导致窃电行为、窃电方式未被有效识别,若未能抓准时机,可能导致窃电证据被毁灭。窃电户由于窃电动机未消除,在经营不善情况下可能重蹈覆辙实施窃电,且窃电方式将更加隐蔽,给查处带来困难。

查窃舞弊、内外勾结风险。因监督不足,用电检查员可能在意志不坚定情况下受利益驱使,对窃电现象视而不见,或利用专业技术知识协助客户盗窃电能。

(二)外部风险分析

证据毁灭风险。由于电能具有发、供、用同时完成特点,窃电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证据极易销毁或转移,尤其是对使用高技术窃电的取证难度较大,查处窃电案件无法做到“人赃俱获”,给索赔处理增加了难度。

法律纠纷风险。由于在构建供用电关系以及执行窃电查处过程中未能有效识别风险点,未提前做好细节预控,在司法诉讼时无法为供电方赢得有利局面,增加败诉概率。

人身攻击风险。在特殊村居或者人文野蛮地方开展用电检查时,可能受到客户或当地激进群众人身攻击或伤害。

三、反窃电风险防范策略

(一)内部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反窃电在线监测闭环查处、查窃效能评价机制,提高查窃质效,降低查窃错漏风险

由专人负责实时监测,以流程化、任务工单形式将窃电嫌疑清单传送至用电检查员,检查人员依据窃电时段、方式等预先部署方案并查证,现场查处结果以及索赔处理方案由专业部门实施全程在线监督,最后由监测人员分析提出监测方法优化建议,从而实现窃电线索发现、查证、处理、监督、分析优化的闭环管理。实时监测闭环查处机制的建立,对窃电现象发挥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精准性、及时性特点突出,对形成有序、健康的用电市场氛围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定期开展窃电查处效能量化评价,包括窃电监测查处效率对比分析、窃电惯犯下降率分析、窃电查处回收经济效益分析、人工成本与价值分析等,以人均价值创造为导向,以工作效能量化评价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反窃电工作效能。

2.构建窃电户细分管理模式,强化防范引导,降低客户重复窃电风险

建立基于风险系数评价的窃电户管理模式。整合客户窃电动机、频次、容量、行业经营风险等信息,确定风险因子、风险等级、对应管理策略等,及时更新窃电客户风险等级,并按工作流程实施相应策略,实现对窃电户的根源性防范和正确引导,策略包括:划分窃电客户风险等级、现场了解客户窃电动机、重点监控、沟通引导等。

3.整合专业队伍人力资源开展常态化监督,防范查窃舞弊及安全风险

通过效能监察、营销稽查队伍介入并常态化开展反窃电工作质效监督,使得窃电时段、方式、窃电数据特征是否恢复等信息均可以在线分析掌握,现场查证速度、索赔处理方案合理性、取证签认资料等均变得可视化,形成无形压力传递,用电检查员在约束下形成自我规约习惯,有效降低窃电查处舞弊或内外勾结风险。由安全监督队伍常态化地对现场作业风险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典型通报、落实整改等,有效降低现场安全风险。

(二)外部风险防范策略

1.规范法定证据取证,规避索赔处理风险

规范取证是反窃电工作的重点。取证需要注意证据链的收集,包括:客户签名、照相、录像、窃电时间、远程抄录信息系统数据等,可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处理:通过专用设备现场检测计量装置并制作检测记录;通过拍照或者录像记载窃电现场;开具《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涉嫌窃电客户在《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上签名确认的,用电检查员应立即制止其窃电行为。

现场取证还需重点关注几方面:一是要围绕定性和定量同时展开。当窃电时间无法查明时,窃电者会举出种种抗辩证据强调窃电时间很短。因此,往往需要间接证据来证明窃电量,即收集各种证据,形成更有效的证据链去证明窃电和窃电量。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负荷曲线、线路损耗等相关材料证据、电者用电设备和用电量对应情况、生产情况等都是取得窃电量证据的有效手段,可用以证明窃电行为非一两天行为。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转换的有关规定,窃电者必须拿出更充足的证据来证明窃电时间可以查明。如此,供电企业会处于更有利的局面。二是注意尽可能请律师、公安机关、税务及工商等第三方到现场协助,有利于获取第三方人证证言等,也有利于证据的合法、完善收集。如果在诉讼阶段,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保全证据。

2.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做好预控,转嫁安全风险

申请报装用电对租户、特殊客户等可能存在窃电处理风险等采用担保形式。合法规范签订《供用电合同》,确保条款明确可行,更具法律效力。查证过程防范人身安全,掌握与客户沟通技巧,及时判别环境,必要时请公安部门协同处理或采用110报警等方式。在完成窃电证据收集后,务必完整履行签认手续,要注意确认客户户主与签认人的关系,签认过程进行录像等。需当场中止供电的,应将停电影响及后果以书面形式向客户做出说明,并提示做好应急措施,让客户签收确认,避免因停电造成给客户损失的风险。

四、例证

XX供电局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核查发现某塑料制品厂存在异常,工作人员误判为“表计故障”将其拆回校验。拆回后发现表内安装遥控分流装置,但由于未取证,也未与客户现场确认并加封计量装置,导致无法以窃电行为向客户索赔处理。经查阅,该户曾于两年前窃电,但窃电方式不同。

供电局通过持续监测发现该客户仍然存在“窃电”特征,经现场查证确认其存在加装遥控窃电装置实施窃电行为,但客户已将大部分用电设备全部搬离,并拒绝供认窃电行为,理由是供电局首次拆回电表时未确认其窃电。随后,供电局提请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客户虽最终承认窃电事实,但对索赔处理方案提出质疑,说明窃电时间是在供电局拆回“故障”表计后才实施的,应从实际窃电之日起计算追补。经公安局再次介入取得物证、人证并审问,客户才签认并缴交违约使用电费152万元。

分析案件可看出,全过程存在较多风险点管控不足的情况,若能强化内部管理、及时采取预控措施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是工作人员首次检查时存在误判、缺乏技术手段支撑、检查程序不够严密等问题。若能借助技术平台对窃电方式、时间等进行预判,则能较好规避窃电签认风险。

二是拆回表计时没有完整取证、封装确认,给查处、索赔造成极大阻力。若能加强证据保全,则不会客户营造毁灭证据、提出质疑的机会,大大降低经济损失风险。

三是该客户属窃电惯犯,但业务人员未有效识别风险性,仅将其纳入用电检查计划常规巡检,没有重点监控。如果能加强窃电户细分和差异化风险管理,则可降低重复窃电风险。

五、结束语

反窃电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只是一个探索风险管理模式的缩影。实践结果表明,构建系统性的窃电风险防控体系,基于技术平台构建、价值导向的反窃电风险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防范风险,有效促进供电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精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