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推“舟”---由案例“造船厂”说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顺水推“舟”---由案例“造船厂”说起

侯润芳

侯润芳上海市青浦区华新幼儿园

区域活动是通过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其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活动经验,体验成功愉悦,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活动。它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

一背景分析

在主题“交通工具——船”的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许多有关船的资料,并主动与同伴分享,有纸折的船、有用废旧物品做的船,还有从网上下载的关于船的图片和信息……孩子们逐渐对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将美工表现区创设成“造船厂”的情境。

二活动过程

[片段一]首先区角中投放了橡皮泥、彩泥、积木以及各种辅助材料:水粉颜色、色纸、压图器、小棒、吸管、绒线、彩带、彩色回形针、小毛笔等。孩子们可以塑造各种各样的船,并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装饰。

从孩子们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船的“造型”最感兴趣。但没过一会就产生了问题:由于橡皮泥容易干裂,不能长时间保留孩子的作品,而彩泥呈现不出较强的立体效果,所以导致许多作品无法保留下来……

“泥”是低结构材料,又容易造型,而且孩子们有玩泥的天性。投其所好,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投放泥,别有一番趣味……

“老师,我的船粘不起来,它老是掉。”“我的手好疼,里面有小石头的……”

分析: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不少问题:泥太干硬、泥中有杂质,导致孩子们无法塑造,因为泥土根本不粘在一起。反思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我在投放材料前,没有充分地了解和思考材料的特性,由此出现了低层次的问题。

调整:将材料的调整作为契机,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在调整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有的倒水,有的挑出泥土里的杂质,还有的搅拌泥土……

[片段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可以塑造出一些简单的船形。但孩子们的泥船大多是由不同大小的泥块组合起来的,有些作品还特别小。

分析: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他们的表现还不够大胆,在船的造型上缺少变化,在船的塑造方法上大多采用组合的方式。由此,呈现出来的作品表现单一、缺乏想象和创造性。

调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船的活动,如,“讨论:各种各样的船”、“美术活动:大轮船开来了”……为了能让幼儿更直观地亲近“船”,我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请学生家长为我们拍摄船厂的录像,或邀请我们去参观他家的采石船。通过观察,使孩子们对船的内部构造,特别是对船舱有更直观的了解,积累和提升船的相关经验。

[片段三]圆圆看到了问他“你做的什么”,海鹏:“吸管烟囱。我还要为我的大轮船涂上三种颜色呢。”

果果看见了篮子里的压图纸,便把它拿了出来,很仔细的一张一张地贴在船上,不一会儿工夫,一艘漂亮的花船就做好了……

分析:在装饰船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用来直接替代为船身的某一部位,有的用来有规律地装饰船身等,体现出孩子多元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

以下是部分幼儿的作品:

调整:孩子们探索的兴趣越来越高,除了用泥以外,还用上了积木、纸等多种材料,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了。基于孩子现有的经验和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能力?我和孩子们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纸盒、油桶、小竹竿、塑料瓶等不同特性的材料,孩子们继续深入探索……“造船厂”越来越热闹啦:有小竹筏、纸帆船、摩托艇等,充分体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后反思

1.材料投放要立足于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水平

首先,材料要来源于孩子,脱离了孩子,教师再多的努力也是低效的;其次,在材料投放之前,教师要立足孩子的兴趣、经验和发展需要,对材料作出价值分析;第三,材料还要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世界,我们要学会捕捉、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一切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促进孩子主动地探索与学习。

2.用敏锐的眼光观察解读孩子

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观察,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使观察成为老师一种自觉的行为,我们要不断地观察孩子与环境、材料互动的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表达方式、能力水平,关注孩子关键经验的获得。

3.孩子的兴趣不断地被激发和延伸

我们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经验的建构,为主要线索创设多元的环境,激发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建构、积累经验。要立足于孩子,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不断调整优化环境,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和引导孩子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