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吴新桂

华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华容414200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25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检测流程及检测报告,统计检验准确率,记录影像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药敏试验总结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各类标本中尿常规检验准确率最高(90.28%),病原菌培养准确率最低(74.36%),检验人员素质(33.33%)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分离得到的362株病原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53.87%)比例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P<0.05),药敏试验发现常见病原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红霉素、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应当加强操作规范提高检验准确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耐药性。

【关键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检验质量;病原菌;耐药性

微生物检验是目前诊断感染性疾病、明确致病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在疾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科研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由于微生物检验程序繁琐、病原菌种类多,加之检验科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微生物检验质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1]。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使病原菌耐药性越来越强,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检验质量,为抗菌药物的准确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避免药物滥用并逐步降低病原菌耐药性。我院回顾性分析检验科送检的25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5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采集所有患者的各类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25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9例,女性患者119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4.20±5.31)岁。全部患者入组前均对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全程监控和记录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各个流程,详细调查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制度,在无菌状态下进行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采用K-B试纸扩散法开展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与指南相关内容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统计病原菌耐药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3.0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58份送检标本微生物检验准确性对比

258份各类送检标本中,有45份微生物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占17.44%,其余213份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准确率为82.56%,在各类标本中,尿常规检验准确率最高,为90.28%,病原菌培养准确率最低,为74.36%。详见表1.

表1258份送检标本微生物检验准确性对比[n(%)]

2.2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构成情况

分析45份存在误差的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报告发现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分为标本采集(13份,28.89%)、保存时间(7份,15.56%)、检测仪器(3份,6.67%%)、检测方法(7份,15.56%)、检验人员素质(15份,33.33%)几个方面,检验人员素质是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首要因素。

2.3病原菌分布情况

258份送检标本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6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所占比例最低,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

将分离得到的常见病原菌使用20余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不建议临床采用以上药物治疗。

表2病原菌分布情况[n(%)]

3讨论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微生物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由于检验流程繁琐、仪器种类较多、参与人员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2]。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检验科检验人员素质、标本采集、保存时间、检测方法等,下面将重点分析主要因素造成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具体原因:(1)检验人员素质。检验人员是微生物检验的直接参与者,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检验人员的工作,微生物检验对检验人员的业务素养有着严格的要求,实验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参加专业的岗前培训,并考察其是否具备详细记录实验数据、敏锐洞察力、严谨分析的能力。在微生物检验中,具备强烈责任意识和质控意识的检验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避免误差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4]。(2)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获得高质量样本的基础,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进行,按照标本种类区别对待。对于培养基、设备试剂等在使用前都需要检查其是否符合相关质控标准,一旦仪器用品出现污染情况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在检验开始前需了解并清除。

近年来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病原菌出现更强耐药性,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5]。本次研究发现在送检的各类标本中,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出率较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头孢菌素、红霉素、喹诺酮、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当积极积极采集标本,严格检验流程,参照检验结果明确病原菌种类,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逐步降低病原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于军,王晓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352-353.

[2]钟平.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16-118.

[3]欧阳光,欧阳柳.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探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2):38-39.

[4]苏湘敏.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探讨[J].心理医生,2017,23(4):258-259.

[5]曹艳,黄一灵,徐艳玲,等.MALDI-TOFMS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