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打开语文教学智慧宝库的钥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质疑——打开语文教学智慧宝库的钥匙

周明杨

◆周明杨江苏省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222241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舵手”。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根据课堂提问的时机我们将质疑分为三类:

一、课前质疑。所谓课前质疑,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规范学生的预习,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卡,提前发给学生预习完成。在预习卡上对课文的疑问总设有一题:“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下来。”它所指向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一个句子的感悟,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质疑等等,一般也称为疏通性质疑。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课时,学生在预习卡上提出的问题有:“老牛怎么会说话?”“为什么王母娘娘不让牛郎和织女在一起?”“为什么要以牛郎织女为题目?”“喜鹊真的会回来为牛郎织女搭桥吗?”这些都是学生初读课文后带有个性的质疑,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真问题。课堂教学也只有紧紧围绕这些真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二、课中质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质疑,又往往是孩子们个性的、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对文本问题的发现、批判和修正。它又常常以“我还有什么问题……”、“我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我认为……”的形式呈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看到、感觉到他们不懂的东西,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牛郎织女》结尾处,有学生问:“为什么织女不趁着鹊桥相会的时候偷偷和牛郎一起回人间生活呢?”这样的问题表达了学生希望牛郎织女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愿望。教师接“球”后再把“球”传给学生,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进入文本挖掘内涵、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寻找出的疑点进行组织教学,抓住学生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文本的切入口,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三、课后质疑。真实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不仅要注意课前、课中的提问,还要十分注意课后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处体现自主意识。如一位老师执教《船长》一课时,学生提出:“炉子被水淹了,火当然灭了,船长在这里多问了两个问题?”教师当时没有解决,而把它留作课后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这种问题循环的指引下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乐此不疲。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以疑定学,以学定教,让学生自己成为了语文课堂的“舵手”,驾驶语文这艘航船,操纵着自己前进的方向,驶向语文学习的乐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