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研究刘春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研究刘春秀

刘春秀

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

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儿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30例,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家庭和心理变化等,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干预方案,并在护理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生活质量评价表来看,30例白血病患儿在经过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在健康、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对于药物和医疗治理的依赖不再有强烈的需求。因是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的白血病患儿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根据其需求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质量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心理护理

白血病的发病人群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在小儿时期发生的白血病大多起病急,在发病时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发热状况,通常发热时间较长,并且伴有皮肤出血点的症状,有些患儿还会出现贫血或骨关节痛的情况[1]。当院内收治具有这些临床症状的患儿时,一旦发现其白细胞数量及形态异常,就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确诊。儿童白血病的恶性程度高,发病急,切病情发展迅速,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治愈的希望很大,但许多患儿却因为治疗中出现心理障碍而导致治疗进程不顺利,因此,本文以不同年龄段的白血病患儿的心理上护理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15岁,其中21例患急性白血病,9例患慢性白血病。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家庭和心理变化等,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干预方案,并在护理后进行评价分析。从年龄段划分,1-3岁4例,3-5岁7例,5-12岁15例,12岁以上4例。

1.2不良心理表现

从四个不同年龄段来看,各层次患儿的不良心理表现如下。

1-3岁:该年龄段患儿属于婴幼儿,在医院相对陌生的环境中,空间较为狭小,活动范围也相应缩小,因此会感到不安,不断哭闹,并且在对治疗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受到侵入性治疗等带来的痛苦,会感到十分恐惧,不配合甚至抗拒治疗。

针对该年龄段的患儿心理表现,可以鼓励患儿的父母参与照顾患儿,提升患儿的安全感,使治疗手段进行的更加顺利,同时也要使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轻治疗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儿到娱乐室进行玩耍,并携带喜爱的玩具,降低患儿对医院和治疗的恐惧感。

3-5岁:该年龄段的患儿处于学龄前,对事物处于学习状态,在治疗中常会出现焦虑的心理,认为是自己犯错而导致生病,容易受到父母的情绪影响,害怕被父母抛弃,同时,对疾病导致的出血也会令患儿感到恐惧。

针对该年龄段的患儿心理表现,可以从家长入手,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宣讲,请家长协助照顾患儿,提升患儿的安全感,帮助患儿建立信心,具体可以让家长为患儿讲述正能量的卡通故事,多陪伴孩子进行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儿和同室的病友一起进行较为安全的游戏,转移注意力。

5-12岁:该年龄段的患儿自我意识已经基本明确,因此会较为渴望朋友的陪伴,感受新奇的环境,面对单调的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会产生孤独感,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呈消极状态,有些患儿对自己的病症不够了解,加上治疗的痛苦,会使患儿逐渐失去希望,不愿意进行治疗,采取绝食、抗拒治疗等行为。有些患儿对治愈抱有十分迫切的心态,在经过长期治疗后却没有达到内心的理想效果,因此也会产生焦虑的心理。

针对该年龄段的患儿心理表现,需要医生和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儿及家属,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尽可能打消其绝望的心理,同时,因为该年龄段的患儿内心较为敏感,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儿保持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温柔的话语和患儿进行交谈,并用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感染患儿,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尽量满足患儿的需要,尽可能地多与患儿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一旦患儿出现不良情绪,立刻进行疏导。

12岁以上:该年龄段的患儿处于青春期,对朋友有强烈的需求,且内心敏感,已经懂得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有些患儿会因为治疗经费问题而担心父母,产生焦虑心理,同时又因为了解了病症的危险性,对死亡产生恐惧,加上离开同学而导致的孤独,往往容易出现消极治疗的情况。

针对该年龄段的患儿心理表现,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儿的权利,以患儿的生活习惯为主进行护理,多对患儿进行疾病的科学讲解,指导患儿建设正面的心理观念,对其合理要求尽量满足,提高患儿配合度。

1.3生活质量的评定

生活质量的评价应用WHO生活质量量表,满分100分,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分数高低成正比。因是患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表1)

表1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

3结论

白血病的发病人群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患儿的治愈情况与其心理干预治疗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以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30例,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家庭和心理变化等,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干预方案,并在护理后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相应结论[2]。对于学龄前患儿,如1-5岁的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还不全面,且较为好动,对这个年龄段的患儿要以引导为主,安排一些适合其玩耍的游乐设施,并适当装饰病房,减轻患儿的不安全感。而6-12岁的患儿尚处于学习阶段,看重学业,并且渴望朋友的陪伴,医护人员要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业,并且根据年龄特征,利用其可塑性,经常给患儿以鼓励和正能量的暗示,培养患儿顽强的意志力[3]。12岁以上的患儿心理相对成熟,,已经懂得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在治疗时要充分尊重患儿,及时沟通,让患儿父母配合医护人员帮助建立患儿的信心。

总之,各年龄段的患儿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其心理变化也出自不同的原因,根据年龄特征,找出心理变化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疏导和引导。对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有很大影响,根据其需求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质量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1-76.

[2]梁海华.心理支持对白血病患儿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6,5(2):15.

[3]孟翠华.白血病化疗2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