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肺结核的护理

孙红孟桂英

孙红孟桂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胸科医院15005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2-0329-02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消毒,气管套管外口用呋喃西林纱布覆盖,防止针尖等异物进入气管内造成肺内感染。

5高热的护理

病人现出高热,或属中枢性高热或感染所致。高热可使脑损害加重,危及病人生命,护理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中枢性高热为左脑下部体中枢受累所致,体温可达39℃-40℃以上,一般药物降温效果不佳,主要靠冬眠药物加物理降温,而感染性发烧一般来的较迟,主要靠抗生素治疗,辅以物理降温。

6消化道的护理

昏迷3天以上的患者均应下胃管进行鼻饲。每次鼻饲前应先抽出胃内残存的食物,同时还可以观察胃管是否脱出,胃内是否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常提示下视丘受损而引起的原液性溃疡,应及时报告医生。下好胃管,要重视病人营养,保证营养物质摄人,增强抵抗力,预防合并症,加快疾病恢复。注入食物时,其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引起食道或胃粘膜烫伤,过低则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如有便秘,可由胃管注入适量的缓泻剂。

7褥疮护理

对长期卧床的病人都要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昏迷病人更是如此,要定时翻身;骨突出部位要加软垫;尿失禁或出汗多的患者,要经常更换床单并要保持床单平整与干燥。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骶尾部有红肿的现象,即刻在该部加软垫,并用酒精按摩,每2小时一次,定时翻身,结果无出现意外,家属满意。

8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对昏迷病人多采用留置尿管方法:留置尿管时问过长,容易造成尿道感染,因此要保持尿管通畅,及时倾倒尿液。每天用1:15碘伏消毒尿道口1-2次,及早夹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排尿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无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黄丽亚.64例颅脑损伤的护理.护理学杂志.1998.13(增刊):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