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中英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柳静文

柳静文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标记。翻译作为构建两种文化交流的桥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语和汉语是当今全球最普遍使用的两种语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关键词:英汉语言差异,对比,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这就必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许多相异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较多遭受外来侵略的国家,因此它的语言的历史也起伏跌宕。英国语言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英国是一个岛国,最早居住在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他们的语言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公元前55年,在凯撒大帝的带领下,罗马军队侵入英国并占领英国近400年。之后,北部的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趁虚而入,开始了对英国的侵略。为了抵御外敌保卫疆土,凯尔特人邀请了安格鲁、撒克逊、弗里斯兰和朱特等德国部落的战士。很快,德国部落的人大量涌入英国,他们从援助者变成了入侵者并成功的统治了英国。这些德国部落都说着各自的英语,他们融入英国血统,他们的语言汇成一个语言,也就是英语,英语历史的划分由此开始。

公元450年到1100年被称作古英语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安格鲁一撒克逊词汇。古英语中还有较多描述性的复合词。1066年的“诺曼入侵“在英国语言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诺曼人入侵是英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英语有巨大的影响。它对英语词汇、语法、拼写、发音的影响,这些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性事件发生之后,使英语从屈折变化的语言变成了分析法语言。之后的近三百年里,法语一直是英国的官方语言,成为统治阶级用语,而平民百姓说的英语被认为市低等语言。到14世纪末期,英语又重新成为官方语言。

公元1100到1500年被称作中世纪英语时期,在此时期内英语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许多古英语词汇消失。一些古英语的屈折变化也不再被使用。而且中世纪英语的语音变化较少,但句法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词序,并且扩展了情态动词、助词结构。不规则动词越来越少,很多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也趋向规则化。

公元1500年至今被称为现代英语时期。1476年,卡克斯顿在英国开始引进印刷机的使用,标志着中世纪英语转入现代英语阶段。之后,随着印刷机的使用以及探险、殖民、和贸易等各方面走向世界化,给现代英语带来一定的冲击,英语开始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国家大量引入外来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尽管方言发音差异特别大,但是书面语言规范,没有方言差异造成的书面交流障碍。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在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英汉两种语言在产生的根源上就存在着诸多不同。

一,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也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形合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凭着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印欧语言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有人称之为线性的语言,其句法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如果有宾语或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桠的形式构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与主轴线相接。

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汉语句子以主题为统率进行铺排,结构灵活、组合自由,无主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句子间少见逻辑关系词。

例:Anotherattempt,andyou’llsucceed.

译: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也可不译。

二,静态与动态,主动与被动的差别

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非屈折语。在一定程度上说,词的形态(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优势。动词形态变化繁复,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牵制,而名词就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动势强,名词则较为凝滞,所以在汉语中动词极为活跃。英语句子名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动词,因而叙述呈静态,句子结构的表述比较严谨,具有庄重感和严肃感,更能体现出哲理性。汉语句子由于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受到限制少,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尤其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常常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层层推进。

例1:Shewascaughtinthedownpour.

译:她淋雨了。(主动)

她被雨淋着了。(被动)

例2:Ifbadweatherisexpected,theforecastermustbeabletosuggestanotherairportwithintherangeoftheaircraftwheretheweatherwillbesuitableforlanding.

译:如果预计天气恶劣,天气预报员必须能够在该飞机航程内提出另一个适合着陆的机场。

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英文书面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中,被动语态更为多见。虽然被动句在汉语中并不多见,但有时汉语也会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表被动,比如由“让”、“给”、“由”等词语表达的句子。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尽量把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在汉译英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汉语的无主语句也可以转换成英语中的被动句或祈使句进行对应的翻译。

例3:Newactionsmustbetakentopreventairpollution.

译:必须采取新行动来阻止空气污染。

结语:

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决定了人类众多的语言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因而不同语言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我们很有必要比较、探索并掌握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的差异。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在学习和交流、生活和实践中准确恰当的把握和运用汉英语言,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英汉语言的作用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廖国强,夏宏钟,《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4]李玲,《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5]杨艳艳,《浅谈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