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王玥玥

王玥玥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放疗科鞍山1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2例>7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部调强放疗,总剂量60-64GY/30-32次。结果:全组近期有效率92.8%(39/42),1年生存率83.3%(35/42)。结论:局部调强放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是有效的,且患者可耐受治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老年;调强放疗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城市恶性肿瘤之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例的80%。【1】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肺癌患者人数日渐增多。由于患者多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加之自身体质虚弱等原因,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往往无法耐受手术和化学药物治疗,因而放射治疗成为老年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为进一步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模式,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局控率,现将我院自2012年4月以来收治的42例年龄>7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肺部调强放疗的病例,进行近期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12年4月2013年9月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70岁-85岁,中位年龄78岁;KPS评分均≥70分;男性29例,女性13例;鳞癌30例,腺癌12例;根据1997年UICC标准,临床分期:Ⅱ期15例,Ⅲ期27例。

1.2病例选择纳入标准:年龄>70岁;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有放疗指征;KPS评分均≥70分;初治,未做过放化疗者;有客观指标可评价疗效;血液学和肝肾功能正常范围。

1.3治疗方法

所有病患均采用热塑体膜固定体位,CT定位,靶区范围:GTV(肿瘤体积):包括肿瘤原发病灶和纵膈阳性淋巴结(CT下短径≥1cm,判断为阳性淋巴结)。CTV(临床靶体积)为GTV外放6-8mm,PTV(计划靶体积)为CTV外放5mm,照射方式为调强放疗,采用6MvX线放疗,95%剂量曲线全包PTV,双肺V20(受照射剂量≥20GY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25%,脊髓剂量<40GY。分次剂量为2GY/次,每天一次,5次/周,总剂量60-64GY/30-32次。

1.4随访

每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1次,直至患者死亡或截止日期(2014年10月1日)复查内容为胸部CT,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等。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病灶变化:按WHO(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每2周复查CT来测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病变进展(PD)。总有效率为(CR+PR)。(2)放疗毒副反应按2003年RTOG(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评价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程度。(3)生存期:治疗开始到死亡或截止日期(2014年10月1日)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

入选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随访12个月-18个月,至截止日期(2014年10月1日)。存活病例数为35例,总有效率为92.8%(39/42),其中PR:5例,CR:34例,1年生存率为83.3%(35/42)。

2.2毒副反应

放射性肺炎Ⅰ级7例,Ⅱ级1例,无ⅢⅣ级放射性肺炎发生,放射性食道炎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可耐受,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无明显下降。

3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心肿瘤死亡的25%-30%,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手段,与同样为局部治疗手段的外科手术相比,其适应范围更为广泛,不仅能够用于局部病变的治疗,对于老年无法接受手术的病例,合理选择放射治疗,将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64.3%的病例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然而,肺癌的放疗仍然是放射肿瘤学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5年生存率只有5-10%。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体质虚弱,肺部合并症多,加之肺的退行性生理变化,同时合并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较多。因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几率成为能否耐受治疗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正常组织限量包括肺,食道,脊髓,心脏等。使用常规放疗甚至3DCRT技术治疗肺癌时,都不可能将照射剂量提升太高,因为当肺的平均剂量超过20GY时,放射性肺炎将成为严重的治疗并发症。【2】肺部若V20<25%,不易发生放射性肺炎;若V20>25%,则极易发生放射性肺炎。【3】为减轻肺急性发生反应,在评价治疗计划时V20,V30应分别控制在<30%和<20%。研究发现V20,V30,MLD(平均肺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程度明显相关。【4】Hirota等认为将全周食管接受剂量≥45GY的长度限制在9.5cm以内明显减少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脊髓剂量不应该超过40GY。应用调强放疗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不仅需要解决剂量提升问题,还要解决因GTV(肿瘤体积)勾画缺陷引起的组织空间几何位置错误。照射区域越大,放射性损伤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确定照射区域尤为重要,靶区范围的关键是是否给予纵膈淋巴结预防性照射(ENI),这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Cheung的研究中,近一半的首次复发为单纯局部复发,单独区域复发仅占6.6%,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且单独区域失败率很低,故本研究只照射纵膈阳性淋巴结,不作纵膈淋巴结预防性照射。

局部控制仍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难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局控率之所以难以提高,主要是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1)由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限制,照射剂量无法提高到肿瘤的致死量。(2)由于CT影像的灵敏度和精度有限,利用其确定的靶区范围可能并不准确,再加上呼吸运动的影响,会导致剂量传递误差。临床剂量学研究显示,提高剂量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Martel等应用数学模型对密执根大学的资料分析显示,对非小细胞肺癌要达到>50%的局部控制率,常规照射需要84GY,但由于肺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给予60GY以上更高剂量在常规放疗中是不可能的。IMRT(调强放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手段。调强放疗能够实现较高的肿瘤剂量,剂量分布形状与靶区几何形状相适形,同时还可以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特别是肺组织的受量,还要降低食管受照)。临床中通过结合先进的成像模式(如FDG-PET)以及在扫描和照射期间控制呼吸运动来改善。【5】

IMRT(调强放疗)的两个目的:一是提高靶区的精确性,确保靶区内剂量均匀分布,提高靶区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二是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调强放疗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将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局控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老年患者可耐受治疗。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78

[2]EmamiBetal.(1991)Toleranceofnormaltissuetotherapeuticirradiation.IntJRadiatOncolBiolPhys21:109-122

[3]GrahamMV,PurdyJA,EmamiB,etal.Clinicaldose-volumehistogramanalysisforpneumonitisafter3Dtreatment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J].IntJRadiatOncolBiolPhys,1999,45(1):323-329

[4]杨留勤,武利萍,陈利军,等。肺癌放疗中V20和V30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价值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5(6):440-443

[5](美)博尔特费尔德.影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M].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