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供电调度指挥系统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优化供电调度指挥系统的研究

张世龙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西供电段山西大同037005

摘要:供电调度是供电段生产任务部署和应急抢修指挥的核心部门,其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作业安全和应急处置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调度大屏管理系统,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形成了集检测信息、远程控制预报警、现场安全监控及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为一体的“供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综合信息平台”,能够大幅度提升供电调度指挥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

关键词:供电调度指挥信息平台

第一章前言

随着新建线路的不断开通运营,我段管内管辖牵引供电设备由2013年的4878条公里增加到现如今的6321公里,增加了29.6%之多,而规划中的大张高铁、朔山联络线等新建线路也已动工,设备数量之多、复杂程度之高,给调度指挥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依靠电话互联、人工审核、现场盯控的传统手段,无法确保调度指挥的万无一失,复杂多变的供电网络组成,既有线和新线的不同管理技术标准,无疑都为调度指挥工作的准确率平添了障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供电调度指挥系统,建立由智能代替人工,依靠监控掌控全局的现代化调度指挥体系。

第二章现状分析

我段供电调度指挥中心主要担负着全段安全生产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日常命令发布主要依靠段生产办公信息网络和调度专用电话实现,存在效率低、失误率高等问题,给设备运营埋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不利于稳定全段的安全生产秩序。

2.1工作效率低

传统的调度指挥方式中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无论是命令传达还是计划审核,其耗时长短与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有极大的关系。以审核一项作业计划为例,遇业务素质高的调度员,40秒左右就可以审核完毕,遇到业务素质一般的,需要查阅图纸、技术资料等,至少也需要3分钟,结合实际运营情况看,基层站段高素质的调度员总是凤毛麟角。以管内图定天窗为例,最多的一天可能需要审核计划达50条左右,同样工作,完成时间相差近2个小时。

2.2失误率高

调度指挥是一个要求准确率100%的工作,因为一次错误的调度命令可能导致触电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调度指挥的失误却始终存在。以2014年5月份大南至小站接触网跳闸重合失败的故障应急处置情况为例,在收到跳闸信息安排故障点排查时,调度人员因对现场设备和当日气温等环境等因素考虑不全面,没能结合故标附近有上跨桥和当日有降雨的情况优先安排上跨桥设备巡视,而是按照一般方式采取故标两端分组巡视的方式排查故障,而两组人员分别巡视未发现故障点后,才对两组人员结合部的上跨桥进行检查,导致故障点发现时距离跳闸已80分钟,若直接检查上垮桥,则能节约至少40分钟。此类指挥上的失误偶有发生,这与调度人员无法掌握现场设备实际,信息判断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第三章原因分析

3.1人为主导因素占比大

无论是计划审核还是调度命令下达,都是由调度员判断、调度员指挥下达,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卡控环节。特别是遇到事故、故障抢修的时候,通过现场反馈的各类信息多且杂,造成指挥人员难以对有效信息进行筛选,从而无法全面掌握现场实际,此时经验对结论的最终下达占主导地位,即人的因素比客观因素更占主导地位,这也就为生产任务指挥埋下了隐患。

3.2缺乏统一的平台管理

在探索供电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各类型辅助指挥的系统也不断被开发研究出来,有软件厂家开发的也有站段自行开发的,但是由于开发采取的语言不同,接入口选择不同以及开发时目的、作用设定不同等问题,往往只能实现单一的功能,极少具有推广价值,因此必须构建统一的平台,将供电调度指挥所需的各项功能完整实现。

3.3数据信息处理综合化程度低

以供电设备管理中最核心的巡、测、修管理为例,巡、测、修记录每日由班组填写,仅仅是一本流水账,何时何地该检测何种设备,不是由检修周期和设备缺陷情况综合分析出来的,而是采取状态修的指导思想,以缺陷为主导,哪有问题修哪里,这也是造成过度修和失修漏修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大数据综合信息处理是科学化检修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对策探讨

4.1建立人机对话,降低人为因素指导占比

安全生产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全面掌握设备基本信息、设备运行现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依赖人工实现以上要求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需构架一套系统辅助调度指挥人员掌握设备信息。从生产实际考虑,为了掌握设备技术参数状态,必须将定点监控设备和移动监控设备的数据纳入调度系统中,这样调度指挥人员不再是单兵作业,而是变为人机对话作业方式,实现互控,调度指挥人员由主动了解信息变为被动获得信息,通过系统平台将与指挥生产的无用信息自动过滤,调度人员直接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科学判断,并通过系统校验命令的可操作性,杜绝错误命令的发出,减少人为失误情况的发生,同时,人机对话的工作模式减少了信息人工传递的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2构建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

管理必须基于一个核心,调度大屏幕管理系统的建成,为平台搭建提供了硬件基础。调度大屏幕管理系统具有视频显示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应用接入系统三个子系统。视频显示系统采用4×5共36块46〞液晶屏拼接组成,显示面积为5.13×2.31=11.85m2;视频处理系统由20路输入20路输出组件构成,可实现各类视频信号的自由切换、拼接视频图像任意组合、拉伸、漫游、叠加显示等;应用接入系统由8台应用服务终端组成,负责不同网络需求应用的大屏幕接入,并预留拓展空间。其技术参数满足供电调度指挥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要求。

4.3实现综合自动化分析,提高调度指挥的准确率

4.3.1搭建综合信息管理中心。

综合自动化的实现,首先必须搭载信息基础数据,通过建立基础信息模块,将复杂多变的生产信息平台化,菜单化管理,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全段所有的生产信息。以该中心的供电设备管理系统模块为例,所有设备以支柱为基础关联信息,分段、分相、锚段、避雷器等信息可以互查,检修信息可以历史查询,并设置预报警功能,为科学化检修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有效指导。

4.3.26C技术纳入监测信息处理中心。

供电6C监测体系的形成和推广,彻底颠覆了设备巡视组织形式。6C监测具有监测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特点,其监测检测信息是设备巡检修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通过将日常巡视记录同步纳入供电6C系统之中,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模块,对反复性、多发性、集中性的问题及时发现,所形成设备维修电子档案,为修前调查、维修计划制定提供了全面的参考资料。经过对系统接口的优化和4次软件测试优化,6C系统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并机运行和数据共享。

4.3.3逐步接入远动测控预警中心。

设备实时监控是设备监测技术发展的最高目标,通过对目前生产调度监控设备的研究,将信号电源监测、跳闸短信报警等测控模块纳入平台的测控预警中心,实现了目标设备的全天候24小时的监测功能,其监控的连续性、高精度和准确度最大化满足了设备监测的要求,为调度指挥人员提供了最客观最准确的技术监控资料。

4.3.4开发现场安全控制中心。

调度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信息命令的上传下达,保证现场作业安全。开发的现场安全控制中心以GPRS定位为核心,以视频传输通道为载体,结合现场作业场地的不同加装监控设备,以防止惯性违章作业发生。包括安全视频监控、所亭远程视频监控、作业车安全可视系统等,将以往的事后批评教育变为现场纠正,形成了良好的标准化作业氛围。自从系统上线以来,现场违章作业由每月近20次降低至5次,有效的减少了违章次数,促进了作业标准化。

第五章结束语

通过对目前供电调度管理现状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供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综合信息平台,该系统由4个中心、24个子系统构成,实现了集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报警和现场监控为一体的平台,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信息人工分析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任务下达的准确率,可有效压缩故障应急处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