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邓娟李凤玉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第一项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推想、辨别、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课文上下文有关词句的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其表达效果;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第二项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体会、领悟;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前提条件是:在阅读中。

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白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桥》这篇课文记叙了洪水来临之际,一位普通的老党员、老书记临危不惧,指挥群众有序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突出了老党员无私奉献、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标的,一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很高。

劣势:学生对理解能力有限,对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学习体会还不够多。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教材分析中指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标的,一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课标与教材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地方,感悟老党员无私奉献、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但从学情分析中看出“学生对理解能力有限,对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学习体会还不够多。”根据课标与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学习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所以,不需要铺垫,直接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对课文全面了解,以面带点,主次分明。】

二、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预计时间15分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拿笔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令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小组之间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2、全班学生交流。谁来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令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老汉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老汉真是舍己为人。我们印象中这样的人很多,像《再见了,亲人》中的大嫂、大娘,《金色的鱼钩》的老班长。他们对待志愿军战士和自己的战友是那样慈爱,默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你们能从这些句中读出老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吗?)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直击文中最触动心弦之处,并继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加深了对老汉思想性格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这是设计者独具匠心之处。】

三、再读课文,感受感动。学习写作方法。(预计时间15分钟)

1、这篇课文非常令人感动,同时也震撼人心,主要描写的是老汉这个人物。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认真、仔细地读一读,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教师出示以下句子,重点点拨指导。

(1)多媒体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的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为什么会受到村民的“拥戴”呢?想象老汉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2)多媒体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向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老汉动作果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要读出老汉的果断,洪水的肆虐,情势的危急。)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凸显高年级“章法训练”的特点。把写作方法的传授落到实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盯”“揪”“吼”等关键动词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品味,形象地感知“洪水猛兽”在文中的真正含义,有了这样的文字理解,便能“情随字生,境由字显”使“以读悟情”落到实处。】

(3)多媒体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如果能喊,要喊什么?请你写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指导学生朗读并交流所写的的句子。

【点评:此处的小练笔,不是让学生运用表达方法创作,而是联系情境进行合理想象,调动学生多方感官,再次体会当时危急情境。】

四、整体回顾,总结探究“桥”的含义。(预计时间5分钟)

1、文章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之间的关系,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但老汉与小伙却永远离开了人民。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想一想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可作者为什么要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以“桥”为题,这“桥”是洪水来临时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这“桥”是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桥”还是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桥”展开的故事虽小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自由朗读全文,语气低沉,读出悲壮。想一想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点评:整体回顾,为什么要用“桥”为题?是在让学生感受标题《桥》的意蕴时,通过朗读声音的强弱变化以至张口无声呼出“桥”字,可谓意味深长,颇具匠心。“桥”在每个人的心中的意藴可以是多元的。】

五、布置作业。(预计时间2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点评:读后感的设计把文章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养分。】

六、板书设计:

16桥

总体点评:

这样的一篇文章应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样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邓老师在设计上以及在课堂的实际授课上可谓“推敲”良久。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邓老师扎扎实实的以读为主,每次读文都带着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特色。

1.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文字词,形象地感知当时的危急时刻,用文字理解,把“以读悟情落到实处。”

2.课堂留有充足的时间加强小练笔的练习,把学生与文本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

3.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把学生置于课外,真正的让学生参与了学习。

教学中,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卡壳时,教师要辅导。教师应努力追求简约而不失精彩的教学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