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

郭唯行

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030012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地佐辛预防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小儿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于手术治疗结束前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研究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地佐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儿童患者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地佐辛,能够在不改变患者手术治疗进程性测算数据水平基础上,有效优化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躁动情绪表现状态,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观察

择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在部分全身麻醉小儿患者手术结束前为其实施了地佐辛静脉滴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小儿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1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介于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2)岁,其中涉及上腹部手术患者16例,下腹部手术患者25例,参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介于4-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2)岁,其中涉及上腹部手术患者15例,下腹部手术患者26例。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实施面罩吸入5.00%七氟醚,流量参数控制在3.00L/min,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为其开放静脉通道,并静脉输注2.00mg/kg丙泊酚、2.00μg/kg芬太尼以及0.10mg/kg维库溴铵实现麻醉诱导。手术过程中还要为患者靶控输注0.15-0.30ng/ml瑞芬太尼和2.00-6.00μg/ml丙泊酚。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于手术治疗结束前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研究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地佐辛。

1.3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常见行为性反应症候[1]。小儿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发生苏醒期躁动条件下,通常会出现典型的自身意识与行为表现相互分离症状,患者会表现出四肢持续性无规律活动,无法安抚的哭喊状,呻吟,空间定位能力和语言表达功能障碍,以及丧失对常规事物的准确辨识能力等[2-3]。从上述情况综合分析,麻醉医生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发生苏醒期躁动,具备深刻的临床应用价值[4]。

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尚未实现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症状发生机制的准确认知,然而,针对手术治疗过程中引致的疼痛性生理反应现象实施针对性的处置干预,对于有效预防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具备显著的干预作用[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揭示,针对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儿童患者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地佐辛,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治疗恢复效果,值得咋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结语:

针对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儿童患者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地佐辛,能够在不改变患者手术治疗进程性测算数据水平基础上,有效优化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躁动情绪表现状态,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小儿患者在应用全身麻醉方法开展手术基础上发生苏醒期情绪躁动症状,是临床医学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常规事件。而针对此类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处置,对于有效缓解和改善小儿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期间的心理情绪状态和生存质量具备显著而鲜明的实践效果,是促进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良好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爱秀,杨晓亮.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9):6312-6314.

[2]谢林碧,王敏.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4):69-70+73.

[3]高翔,林传涛,陈小琳.地佐辛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05):94-96.

[4]邓敏,杨鑫,何丽.地佐辛预防小儿眼科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云南医药,2013,34(03):230-232.

[5]郑映金,彭为平,梁秀萍,等.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小儿扁桃体全身麻醉切除术苏醒期躁动[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04):3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