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白俊颖

河北河间市郭村中学白俊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材也在一次一次的发生着变革。现行的新版人教版教材打破了旧教材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改变了旧内容繁、难、多、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颇受学生的青睐。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就教材教学,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是干瘪空洞、空乏无力的。教学的时效性很难得以体现。诚然,教材是由许多有经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能成为师生反复研读和记诵的不容置疑的圣经,更不能成为智慧启迪的万能钥匙。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教师决不能把教材看成是教学的唯一源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是人生的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向课前延伸,向课后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就是说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完全可以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前提的前提下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合适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

农村学校经济薄弱,农村的教育条件落后,使得农村初中教育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比较单一。农村初中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环境的制约,缺乏城市中小学可利用的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设施和高校专家、社会名人等资源。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固然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建设。当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更需要我们历史教师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是农村中学开发历史教育资源的金钥匙。农村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习历史的宝贵资源,它有着城市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首先,农村的优势在于它的农业资源,这为学生领悟中国农业文化提供一个平台。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建立于农业生产技术基础上的农业文明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漫长的五千年的历史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不了解中国的农业,实际上也就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就历史教材而言,涉及到有关农业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在古代史的部分,涉及到了水利、气候、农业生产的工具、农作物的品种、农业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对农业文化没有了解,要学习好这部分的内容是难以深入的。在假期的时候,我们还可要求广大学生积极地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在劳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培养劳动技能。

其次,农村的优势还在于它的人力资源———农民。“农民”是中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宝贵的社区人文资源,农村中学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虽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生在农村,但我们还是尝试让学生对农民这一特殊的群体作深入的了解。我们设计了以“农民”为核心的一些小论文,比如“农民收入的来源”、“农民的业余生活”“我认识的一位老农”、“现代农民的生存方式”、“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等,让学生去挖掘中国农民的性格、特点,了解农民的现状。不少同学都认识到,蕴藏在中国农民身上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诚实的品格,正是我们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中的宝贵的财富。同时,同学们也认识到现在农村农民的特殊的负担,以及几千年来农民对中国社会所做的特殊的贡献。我们还让学生通过农民去了解许多历史知识。俗话讲一个老人一身故事,我们请农村中的老革命回忆他们参加革命斗争的情景,用他们的亲身的尽力去感染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我们请年长者回忆一个地区的变迁、沿革,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的沧桑。我们可请老农讲述他们农业生产的经验,让学生增强对农业的体验。

最后,农村的优势还在于它那优美的自然环境。农村中的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田园风光,这是城市中所无法享受的美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环境来陶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