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高技术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苏天锋

苏天锋

福建省城乡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科学技术改变着建筑赖以产生的物质条件。从世界建筑史上看,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引领了建筑中重大思潮的出现和兴盛,可谓建筑发展的核心环节。从古代人类不断研究新的结构支撑方法,到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再到今天与其他行业的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可以说是高新技术使建筑界不断推陈出新、拓展自身的发展方向。高技术建筑正是代表着各段时期建筑前沿技术发展水平的建筑类型,真实的表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状况。

关键词:高技术;建筑;建造

0引言

由于高技术建筑需要高昂的设计、建造费用,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尚不足以支撑这种探索性的创作倾向,加上建筑技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研发水平有限,因此仍处在高技术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学习阶段,建造实例不多。然而,随着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建设的推动,国家对公共建筑的投资力度以及政府决心树立一个崭新国家形象的动机大大加快了这一类型建筑的发展。“鸟巢”、“水立方”,“CCTV新办公大楼”等建筑的建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讨论这些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建筑。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旅游业等原因,各地争相模仿国内一些知名高技术建筑的外观造型,耗费了大量资金,但实际科技含量却很低,还有些建筑师将作品贴上“高技术建筑”的标签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这样的现状不仅不利于高技术建筑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造成了新的形式主义,对高技术建筑促进建筑技术研发、推广的优势也无从发挥;此外,目前很少有人对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情况,以及建国后国内建筑技术进步带来的建筑上的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总结,这样也就缺少了理性判断如何发展高技术建筑、如何选择正确的建筑技术发展道路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基础。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试图以建国后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国内建筑技术发展导致的建筑变化、现阶段高技术建筑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高技术建筑的概念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后,经过课题组的统一研究,为高技术建筑做出了以下定义:高技术建筑概念表现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相对性,高技术建筑是利用当时当地条件下的先进技术,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新技术的集成,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并在创作中极力表达和探索各种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美学思潮的建筑类型。

2高技术建筑发展时代划分依据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一系列决定,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标志,在纠正了建国后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后,全国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巨变,从政治上表现为拨乱反正,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建筑上表现为重建创作环境,并提出了“繁荣建筑创作”的口号。从1979年到1998年的20年中,建筑业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做法不同,施工项目的投资与管理采取了市场招标、承包贷款的方式,建筑设计体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行了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制度。建筑创作逐渐交给了市场,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建筑创作时期。

政治上的宽松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国家决定在深圳等城市开设经济特区,之后共建立了32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排重点项目300多个,总投资额达3100亿元。我国的GDP总量从改革开放开始迅速攀升,由1978年的4062.6亿元增长到了1998年的84402亿元,增长了近20倍,不仅明显高于开放前的增长速度,还远高于世界平均速度。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参与到我国的建设中来,对技术引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技术方面。改革开放后,面对与国外明显的技术发展差距,国家采取以技术引进为主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模式,有效的揭止了与发达国家在产业技术水平上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在建筑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阶段的建筑机械化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高、大、新、尖”工程项目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化施工,使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保质保量提前建成投产(如葛洲坝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杨浦大桥、京津沪三座超过400米的钢筋混凝土电视塔工程等),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我国整体的建筑施工综合机械化程度也有新的提高。

3快速发展时期

199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节点,建国50周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进行了20年,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上的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国力和民族自信心,政府也开始考虑如何体现改革开放的成就,如何在建国50周年之际向世界树立一个崭新的形象。国家富强、社会开放、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经济方面。到1998年末,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由建国后的679亿元增加到8440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58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人均GDP更是超过700美元,一举摘掉了低收入国家的帽子,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不过,政府也开始意识到,靠大量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支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维系,应开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的进步为建筑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金支持也是此阶段建成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关键因素。

技术方面。机械化施工水平继续发展,一批世界先进的机械设备用于此阶段的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设备技术提高的也很快,重要机械设备逐渐国产化成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此外,由于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等大量依靠进口的情况下,目前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下降,因此国家开始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并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以摆脱口益严重的“技术瓶颈”。在全国都在推动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形势下,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例的建筑行业更需如此,从1998年底开始的多次建筑界会议都以推广新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为主。在不断倡导、推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阶段,而技术创新、结构升级的效果也较为明显,此阶段在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以及一些世界领先的建筑技术,为实现一系列实验性的高技术建筑创造了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黄燕.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研究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

[2]金维兴,张静晓.对我国建筑业建设输出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