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运用于中医方剂配伍中的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3

中药炮制运用于中医方剂配伍中的价值评价

毛庭英

江油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四川/江油621704

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在临床疗效方面与方剂有很大的关联,中药药性不同,功效不一,通过炮制不仅能增强疗效和降低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还能适应各种病情需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使不同药效的中药组合成一个功效符合要求的方剂。结论中药炮制使方剂的疗效得以增加,同时使方剂的主治范围和用药范畴得以扩大,从而使方剂学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剂配伍;价值评价

TheValueevalu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cessingin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compatibility

[Abstract]Theprocess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Chineselong-termclinicalexperiencesummaryinclinicalefficacyandprescrip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vegreatrelevance,notadifferenteffect,throughprocessingcannotonlyenhancetheefficacyandreducetheadverseeffectsonthehumanbody,canadapttoallkindsofcondition,toensurethesafetyofmedication,theefficacyof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afunctiontomeettherequirementsoftheprescription.Theprescrip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cessingconclusioncurativeeffectcanbeincreased,andtherangeofindicationsofprescriptionandmedicationcategorytoexpand,sothattheprescriptiontolearncontinuousdevelopmentandperfection.

[Keywords]process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compatibilityvalueevaluation

中药炮制是中药材在配方或制剂前各种必要的加工处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方剂的临床疗效,历代著名医家在组方配伍时,都极其重视中药炮制对方剂综合功效的影响,但在现代方剂理论研究中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方剂研究多集中在传统配伍理论或方剂量效关系及其剂型研制等方面,对中药炮制与组方配伍关系研究论及较少,故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中药炮制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1]。

1中药的炮制方法

1.1净制法

净制是去除中药材的不可用部分,选取药用部分,最终使中药符合药用净度标准的主要手段,我国中医古方脚注中所标注的去白、去毛、去心、去皮等,均是指中药炮制中的净制,对于陈皮来说,“去白”陈皮和“不去白”陈皮两者的药效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认为,“去白”陈皮理肺气,“不去白”陈皮和胃气,“去白”陈皮辛而速,“不去白”陈皮甘而缓,对陈皮药材进行去白炮制能够提高下气、消痰功效,因此,众多中医方剂如《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以及《简要济众方》中的平胃散等,均是用去白陈皮,旨在利用其理气化痰效用,又如《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选用不去白陈皮,旨在利用陈皮理气、和胃、醒脾之效,此外,进行净制,去除中药材的霉变部分、非药用部分、虫蛀品以及灰尘、泥沙等杂质,选取药用部分,还可以有效确保方剂配伍比例准确[2]。

1.2切制法

方剂不同,其对中药饮片规格的要求也有异,故须以处方煎煮要求为根据,将中药材切制成规格最符合要求的饮片,若中药饮片切制不均匀,而致饮片粒度、长短或者厚薄差异较大,则在煎煮时较容易出现先溶、后溶或易溶、难溶问题,使煎出液达不到“气味俱存”的要求,出现“取味失气”、“取气失味”的现象,如《伤寒论》桂枝汤中,桂枝以气取胜,性辛甘而温,解肌发表,透营达卫,白芍以味取胜,性酸苦而凉,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枝与白芍配伍使用,其外可解肌发表、内可调和营卫阴阳,桂枝与白芍的配伍比例为1:1,桂枝、白芍均切薄片,同时需兼顾两药饮片厚度的合理搭配,只有桂枝与白芍饮片厚度搭配适宜,才能使桂枝之气、白芍之味共存,若白芍切得太厚,就难以控制煎煮时间,煎煮时间太长可得白芍之味、却会使桂枝之气挥发,煎煮时间太短可得桂枝之气,却使白芍之味无法尽出[3]。

2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2.1降低或消除方剂中药物毒副作用

为了临床用药安全,中药组方配伍时,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以达到降低或消除方剂中药物毒副作用的目的,通过炮制可使药物之疗效增强,毒副作用降低或消除,可使“霸药”变良药,例如“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小儿肺阴虚兼有热之咳嗽、咯血证,方中阿胶滋阴润燥、养血止血,但生阿胶有滋腻碍脾之弊端,配伍应用时用蛤粉或蒲黄炮制成阿胶珠,去其寒滑之,消除其腻滞脾胃的副作用,又如方中马兜铃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有毒,生用苦寒味劣易伤胃气,且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配伍时采用蜜炙的炮制方法,即可消除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又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由此可见,炮制不仅降低单味药的毒副作用,而且对全方也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4]。

2.2增强或缓和方剂中药物与治疗目的相关性能或无关性能

中药炮制由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上升到增强药物与治疗目的相关的特异疗效,是中药炮制学发展中的一次大飞跃,许多中药经炮制后可达到增效减毒的双重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方剂的临床疗效,例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主治肝郁气滞证,方中柴胡、香附、陈皮用醋炙法炮制,柴胡生用升散作用较强,以解表退热为主,醋制后以疏肝止痛为主,同时香附生用上行胸隔,多入解表剂中,醋制后使其疏肝止痛作用增强,而陈皮醋制以增强理气运脾之功,同时,某些中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因某一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性能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必须通过炮制,在保留功效的前提下,缓和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性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其不会影响正常疗效的发挥,如辛热燥烈的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炮姜微辛而苦温,功擅温中止痛、入血散寒,又无辛散耗气、燥湿伤阴之弊,且能入营血助当归、炙甘草通脉生新,佐川芍、桃仁化癖除旧,臻其全方生化之妙[5]。

2.3影响方剂中药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性和味是每种中药自身所固有的,且各有所偏,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本质就是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况,但在临床组方配伍时,会因某些药物性味过于偏盛或偏弱,给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或达不到治疗目的,这时就需要通过炮制损其偏盛、扶其不足,例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中将天南星用牛胆汁炮制后使用,天南星性本辛温,擅长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但本方主治痰热咳嗽证,故加胆汁炮制为胆南星,性味转为苦凉,长于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为君药,又如“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方中巴豆与川楝子的炮制方法是:先把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与麸皮不用,因为川楝子药性苦寒,与巴豆炒后可大大减轻其寒性,使其切中病机而无过于苦寒之弊[6]。

2.4改变方剂中药物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的作用趋向,是中医临床处方配伍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它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例如明?《医学入门》云:“凡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欲其上腾也。病在咽下脐上,须用酒浸洗。病在下者生用。欲升降皆用者,半生半熟。”又如“三子养亲汤”(《皆效方》)中的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需爆炒炮制后使用,莱菔子炒后药性由升转降,功效由涌吐风痰变为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使药性的升降与组方要求相符,全方降气消食、温肺化痰的功效加强,再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主治大头瘟,因病位在头部,黄连、黄芩药性苦寒沉降,配伍时黄连、黄芩须用酒炮制后才能引药上行,故重用为君,专清上焦头面之火毒[7]。

3讨论

很多的炮制理论都是从方书中发展而来的,而后由方剂逐步运用于临床中,因此中药炮制是方剂配伍的前提基础,为其提供了药效保障,组方配伍的各药选用何种中药炮制品或炮制方法由方剂的功效决定,如清?张仲岩在炮制专著《修事指南》中提到:“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中药必须经过严格而合理的炮制才能用于组方配伍,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灵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而配伍环境是影响多功效中药在方剂中选择性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中药方剂具有成分复杂、作用多样的特点,中医治病不是将某味或某几味中药的所有功效同等应用,而是根据临证的具体病机合理配伍,这就需要对中药功效予以取舍、权衡利弊,即通过炮制使中药的某些功效突出、某些功效减弱,力求使全方发挥其适合病情实际需要的最佳综合效能,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最主要的形式,历代名方是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效结晶,在配方过程中饱含历代医药学大家的学术风格和用药智慧,其中所体现的中药炮制技术和方法对方剂功效的影响十分重要,对提高临床疗效和指导新药研发都具有实用价值和特殊意义。

从方剂与炮制的历史渊源来看,方剂对炮制学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炮制又给方剂以促进,增加了方剂的疗效,扩大了方剂的主治范围和用药范畴,使得方剂学科不断完善发展,没有因为药物毒副作用的问题而被历史所淘汰,反而更加壮大,到今天有了更多的分支,如临床方剂学、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方剂药理学等,所以,方剂与炮制应该密切结合起来,把二者孤立起来研究是不科学的,炮制是为了更好的用药,单独用一味炮制得十分得当的药物,疗效肯定没有复方更适合临床应用,正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有利也有弊,方有合群之妙用,有利而无弊”,方剂为了更好的提高疗效,方中的药物也需要经过炮制,处方中即使有一味药物换用不同的炮制品,其疗效都会产生差异,正因为炮制与方剂之间的密切关系,两者不可分割,所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把这两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可能将会有新的学科出现[8]。

综上所述,组方配伍之前,必须对药材进行合理的严格炮制,才能充分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规范的通过中药炮制,将药物需要的功效突出,不需要的功效减弱,最终使方剂发挥出适应病情的功效,以提高方剂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林森;冯泳.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20(6):819-837.

[2]周华春.中药炮制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30(3):215-217.

[3]游世晶;刘益臻.方剂和中药炮制的相互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9(5):369-372.

[4]张艳春.方剂配伍的减毒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6(1):195-197.

[5]黄仕文.方剂配伍研究方法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53(34):55-57.

[6]康彦同.方剂学发展史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31(2):129-132.

[7]沈立荣.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53(34):55-57.

[8]王春山.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1(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