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的精神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的精神成长

林尔

林尔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10012

摘要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所表现的重视量化知识胜过重视质化知识、“五重五轻”两大误区,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精神成长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带来的冲击。教育质量的下滑,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滑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等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大学生往往过多注重各项技能的提高,而忽视更为重要的精神成长和素质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研究我国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迷失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对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误区

当前高等教育中忽视大学生精神成长集中体现在中国高等教育所表现的两大误区上。

1.中国教育的一个误区是重视量化知识胜过重视质化知识。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从是否读过大学、读什么专业、拿了什么学位去考虑,但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其实是隐性的东西,即精神成长。知识可分为两大类:量化的知识和质化的知识。两者向相反的方向演进,前者要贬值,后者要升值。量化的知识即一般的科技知识(以事实为主的描述性原理、公式等)是用字典、词典和各种百科全书包括起来的。这种知识对现在的人而言仍是比较重要的,但到了网络时代它就相对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质化的知识。质化的知识包括一些高度哲理的概念和判断,尤其以关于人的性格特征(即人性本身)的知识最为重要。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时不一定完全是看他掌握了多少事实性知识,而是看他怎么样掌握知识及要求获得知识的欲望是否强烈。

对比英国的教育,我们会有更为清楚的认识。英国的培养人才之道,即给学生一把思考的钥匙。他们讲求:学到知识还要学会思考。中国学生希望老师提供的是:他们考试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继续监管他们的学习,不断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给各种问题一个权威的答案、解决问题和得出正确结果的方法以及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而英国老师希望他们学生达到的是几种能力的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收集和解释资料的自信力,在专业领域的创造能力,开放性思考并做出一个以上的可能结论和解释,在寻找适当解决方法上的决策能力和理解并熟练运用批判式评估的程序。知识教育没有穷尽,它本质上是一种性格的训练,教育的重要性必须使人适应生活,适应世界,而不是适应大学。

2.中国大学教育的另一个误区是“五重五轻”。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这种弊端集中体现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冲突和矛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根本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方式的不同。科学体现的是人类的工具理性,人文则体现价值理性;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科学训练思辩,人文孕育情感;科学辨析因果,力图解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关系,人文则评价得失成败,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科学强调是非对错,人文注重好坏善恶;科学着眼于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人文关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从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来讲,两者本质上是合而为一。这种合而不同,给大学生很大的张力和活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大学生的成长。而我们当前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科学教育,严重忽视人文教育,忽视学生心智健全和精神成长。

在大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使大学生增强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底蕴,开阔思维,净化心灵,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强大。在当前大学生可持续成长教育中要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比重,让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从而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大学生精神成长应注意的问题

实现大学生精神的成长首先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并进一步改革课程设置,创新现有的教学体系,为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如何让大学生在精神成长的前提下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高校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包括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独立思维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等。此外,在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促进大学生精神的成长需要大学生不断加强对自身的探寻和追问。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的潜能最大成度地得到发挥,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而一个真实的自己往往比想像中的自己更好,而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我们总认为最好的含义就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的最好是成为最好的我。适应和发展这俩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的始终,因而学会自我探索对人的精神成长犹为重要。

2.促进大学生精神的成长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理想信念本身就构成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持和重要保证。当我们为某一个理想而坚信一件事情时,就无疑给自己潜意识下了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力量。一切的决定、思考、感受、行动都受控于这种力量。

3.促进大学生精神的成长要注意大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我们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独立的个性为前提。鲁迅先生曾指出,生命应是“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和冲动等,独立个性的形成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4.促进大学生精神的成长要注意心态的调适。心态的失衡和调适在大学生精神成长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中总要面对各种变化,包括对社会的适应、对他人的适应和对自己的适应。成功最根本的就是要用正确的眼光来开待这个变化的世界。我们之所以在生命中创造了正向的成果,归根到底在于很多时候我们用正向的眼光看世界。心态的调适是我们走向新的成长的基础。

5.促进大学生精神的成长还要加强理性思维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人的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方面。一个人的成长由三个部分组成:悟性、知识、欲望。人的悟性很重要,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悟性。一个人悟性好,就好培养;悟性不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比较差,究其原因就是有的人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经常在研究、在探讨、会总结,会归纳,就容易脱颖而出。现在我们都在强调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提高组织和个体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习的基础,是一个人的品格表现。

参考文献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