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逻辑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逻辑初探

香伟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基本逻辑

前言:纵观我国历年来的会议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多个会议的具体要求,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会议就再次明确提出了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对基本逻辑的理解和分析是研究重点。

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限制

从2009年开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计划中的重点内容,截止到现在也没有全面的完成转变工作,从限制的条件来看,主要有两点。

一是,现有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财政政策中的税务制度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政府部门与市场经济参与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结构的主要形式。我国财政现有的参与利益分配的主体中,中央部门和地级政府是主要的部分,而分配过程中财政权利和事务权利上不对是主要的问题,而且自实施税务分级制度后,地级政府的财务收入明显降低,而支出的计划上并没有做出对应的调整,收支关系上的不平衡使得政府为弥补财政空缺,更加注重经济收益快的基础建设项目,对高新技术、第三产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高,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资源配置和价格机制约性较大。尽管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自由度更加高,但从资源的占有量上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这就使得部分地区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将土地资源、电力资源等控制资源在与市场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价格制定上没有考虑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是以短期的经济效益为标准,加上劳动力价格上的低廉导致许多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只是以加大生产数量作为经济增张的手段,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不足是导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困难的关键因素[1]。

2经济转变基本逻辑分析

通过上文对限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素的分析可知,利益格局和激励体制等方面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与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为了保证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吸在新的时期,具备应用的适应度,需要对基本逻辑有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2.1指导性的理论依据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是简单地调整经济发展对策和产业结构就是完整的内容,再次基础上进行的方式转变,系统性和指导性不强、所以,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逻辑研究中,理论依据是首要的一环。

一是,新古典模型下的政策成绩效应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资本规模不变的内增长模型,提出了不同组织结构和不形态规模的政府在宏观经济增长率上也会不同,政府规模小的经济增长较快,而规模大的由于商业税收的提高降低了宏观经济的增长数值并且政府在税收和利率上的财政政策调整,在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性的同时也会大幅减少宏观经济的增长数值。这一理论主要是针对上文提及的财政政策进行的分析,以系统化的角度对财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向[2]。

二是,经济效应理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既需要面对市场经济的高度活跃又经受金融危机的挑战。在这一大环境下,不仅国家宏观调控下财政政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也需要进行整改。基于市场劳动供给的效应不可分模型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得出了财政政策冲击下个人消费空间会受到挤压,消费与工作时长成正比。简单来说就是财政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效应,当消费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时,财政就会在宏观经济市场下占据主要地位,降低个人消费,进而缩减宏观经济中的就业和消费。

三是,政府主导理论。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是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主,政府主导理论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双向的影响。从积极的影响来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政府的调节和控制有着重要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经济结构的漏洞,通过一系列的诸如市场准入原则等制度维持了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而且,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改变都显示出了此理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作用。

2.2理性经济转变逻辑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由计划型经济体制结构向市场经济转变并逐渐地向战略型经济转移,基本逻辑理念上,除了理论依据外,就是个体与集体的理性经济转变逻辑。这一经济转变逻辑的提出与我国的国体和经济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个体和集体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点。其一,政府与公众利益的差异化。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主为首要的工作方向,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政府和群众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致使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社会产品价值的表现是以税收为主要的标准,无法对产品的人工、环境效益等外延价值进行展示。加之地级政府为了平衡财政支出和收入,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就会出现这一逻辑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和集体理性上的不一致。其二,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因基础建设投入过多,教育和其他先进产业结构未得到发展,导致了大量经济成本地增加,并没有完成粗放型经济结构的变化。

结语:总而言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国内过国外经济环境下必然选择,从基本逻辑的角度来看,主要有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和理性经济转变逻辑两种,只有对其充分了解,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克,陆跃祥,税制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税制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协调性分析[J].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5,56(05):248-252.

[2]欧文汉,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职能完善[J].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2016,18(01):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