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临床路径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袁悦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13002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对于急性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意义。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共60例。将此60例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评分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选用常规治疗及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临床路径方法治疗及管理,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经临床路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方法是根据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对其治疗、检查、护理等方面进行的完整的、细致的规划,以至于可以让医生和患者本身充分的了解病情发展情况,进而有效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急性脑梗死指的是因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狭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情严重、后遗症多等特点[2],此种疾病的后遗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病死率,因此如何有效治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逐渐引起我国公共卫生组织的关注。有研究表明,临床路径治疗及管理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后遗症病的治疗效果显著[3]。为此,本文比较常规治疗及管理方法与临床路径治疗及管理方法对于急性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最大年龄是81岁,最小年龄是69岁,平均年龄为(75.7±2.1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0例,最大年龄是80岁,最小年龄是60岁,平均年龄为(75.9±2.0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入我院检查治疗,经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结果发病时间、病史、临床症状确定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在脑梗死后期均伴有半身不遂、说话不清等后遗症。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中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及管理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血塞通加天麻素治疗及一般治疗(包括调节血压、保持呼吸通畅、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活动、加强营养等)。

1.2.2临床路径治疗及管理方法:在常规治疗及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治疗、检查上的监护,并进行制定饮食、运动、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

1.3统计处理对此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及管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经临床路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较复杂,主要是血管、血液、血液动力学的异常造成大脑动脉的狭窄和堵塞而引起,其危险因素还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4],其后遗症包括半身不遂、说话不清等。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是降低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在临床中,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后遗症的方法是血塞通加天麻素,在治疗的基础上常需要有效的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方法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全方面的护理、治疗、体检方法,主要记录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全过程并监测患者的体检、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5],以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价,并可让医生及患者本身更多的了解其自身病情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本文为分析临床路径对于急性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意义,将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管理、临床路径治疗及管理,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得出,急性脑梗死后遗患者在治疗期间经临床路径治疗及管理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及管理的患者;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及管理的患者。因此得出结论,临床路径对急性脑梗死后遗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遗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树浩.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2014,33(5):605.

[2]魏向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14,22(1):3.

[3]陈海凤.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内科,2014,2(9):241.

[4]王丽君.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36):569.

[5]杨江胜.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