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邕江之畔与山水共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于邕江之畔与山水共生

崔光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方案设计体会

崔光亚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5

摘要:文章从基地山地特征、党校功能特性、交通流线、景观布局、建筑单体等几方面概略地描述了整体方案的生成过程,提出了在校园设计中由基地特性而生发的新颖独到研究方法和应对策略,为以山水校园为主题的现代化教育园区规划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绿色亲水;持续生态;开放共享;空间形态;点、线、面;步行系统;山水共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位于广西南宁市柳沙新区,南与邕江隔路相望,北依山林。地形为起伏平缓的坡地,植被茂密。基地西南角一山包为荔枝种植园,植被保存较好。地块总体景观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具备校园建设的理想条件。

在校园规划设计构思方面,我们提炼出三个概念,首先是绿色亲水,利用山坡下的凹地嵌入广阔的人工湖水体,并以此为核心在周边形成曲水绿岛。背靠葱郁的山坡,面对波光潋滟的湖面,建筑环绕其间,与自然相互依存。多层次的水体、湖岸、绿坡,以及形式多样的直面自然的观景平台,使整个园区融建筑、人文与自然于一体;其次是持续生态,平面布局上各个功能区成组团布置,组团之内相对集中,组团之间留有较大环境空间余地。各类自然要素分隔其间,形成包容之势。整体景观面貌上突出山体的统一地位,建筑形体在体量上尽量让位于山形。总体规划上注重自然因素的规模化和连续性,崇尚大绿化、大山水,以保持其可观、可游的山水特征以及相对的气候调节能力,避免其反被建筑分割包围,从而走入私家园林式的景观误区;最后是开放共享,我们通过总体布局上对环境空间走向的疏导,以及开放式的建筑构件设计,追求大量的户外共享空间,作为学员面对面的交流场所,达成建筑、人群、自然的互动对话,使人们无论从视线上还是肢体运动上,充分感受到三者的水乳交融。从而建立功能、空间上的开放与共享。

图1

在交通系统的设计方面,我们建立了步行、车行两大交通系统,并尽量做到互不干扰。车行系统于基地外边界环绕建筑组群,并在其两侧设置大量停车区。与之相对,步行系统则环绕人工湖景观核心,串联各建筑组群,构成自然生态的步行体系。与车行系统便捷高效的功能性相比,步行系统则具备更多的景观审美情趣,它随山形拾级而上,途经若干集散节点,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如廊、桥、亭等建筑景观构件形成完整的步行景观带。

也许是受到基地环境的灵感启发,也许是规划理念的正确引导,本方案在单体设计中呈现出了一气呵成、洒脱自如的难得的理想状态。各单体建筑在各自的特定区域表现出恰当的形式,出色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作为整个校区的核心建筑,图书信息中心屹立于人工湖的北岸,背山面水,大气宏阔。虽于校园景观主轴之上,却隔而不断,以景框的形式将人们的视线延伸至远方的群山,雄伟的大台阶舒缓地倾泻而下,将图书广场与濒水平台两个不同高差的平面自然平顺地联成一体;会议中心作为校园的第二中心,位于主入口广场的东侧,地位显要,它既是景观步行带的起点,同时也担负着人群集散的重任,建筑以“L”形的布局界定出会议中心广场,同时作为步行带的原点广场,室外平面上设置形式自由的大台阶分离动静,结合大小各异,分合有序的会议门厅,共同营造会议中心的学术气息和仪式感;教学中心应该说是我们这个校园内造型最活泼,空间最丰富的一组单体,校园步行带以灰空间的形式从中穿行而出,多个教学单元以分离的状态通过多层观景平台组合在一起,将西侧的人工湖景观引入内部,整体建筑形式新颖优美,空间舒适惬意,相信它一定会为在此研修的学员留下深刻印象;行政中心位于主入口广场西侧,与以上三者不同,它以小巧精致的面貌追求安静谦和的建筑气质,形体一部探入水中,以内院为核心组织办公区域,在充分共享水景的同时,将西侧荔枝山的山景绿意也揽入怀中;在体育区和生活区的单体设计中,我们同样贯彻着总体规划的山水理念,努力化解建筑体量与功能容量的矛盾,在县处级学员宿舍设计中尽量发展基地边缘,让出内部景观,同时通过形体偏折消解单一庞大的体量,体育区及省部级学员楼则发挥其本身低矮分散的优势,将二者至于山体南北两侧,与山林融为一体。(图2.图3.)

项目自2006年建成以来,虽历经多年风雨,但随着植被的茁壮成长,校内环境历久弥新。当初设计做出的种种情景设想也已在现实中渐次浮现,意味深远。十余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以其合理的布局,优雅的环境,精巧的建构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迄今已成为邕江岸边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