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晏子使楚

王庆东王丽华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小学教务主任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二)阅读中指出: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完成的内容是词句,行为动词是推想、辨别、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其表达效果,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专题为“感受人物语言艺术”。本课是在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的基础上,继续感受语言精妙的艺术魅力。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文章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三次污辱挑衅,巧施辩词,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文章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用墨不多,但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传神。所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艺术,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特点表达方法,为今后学习此类文章和写作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现阶段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学习的基础,分析人物时能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加以体会,也喜欢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且,他们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也比较感兴趣,所以预设学生能主动品味语言之趣。

劣势:现阶段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往往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而对晏子的语言艺术性理解会有一定困难。我们应帮助学生建构理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中指出:“文章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要体会人物语言艺术。”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领悟表达方法,品味晏子的机智和语言之妙。

课标要求“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年龄小,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而且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晏子反击的话中的逻辑关系,从而体会人物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思、议等活动,知道晏子三斗楚王的过程,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在合作交流中通过重点学习对话了解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语言。

3、通过有感情朗读,了解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情怀,同时懂得个人尊严与国家尊严的相互关系。

教学流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导入。(预设时间3分钟)

1、我们上节课学到,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有一位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口才极好的外交家,他名叫--晏婴,人称晏子。(师介绍尊称“子”,生介绍搜集的晏子资料)。

2、请你利用课题说说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点评:此环节落实课标提出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教给学生一种抓课题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精练易掌握。】

二、理清脉络,引发质疑。(预设时间5分钟)

1、晏子出使的结果如何?请打开书速读文章,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

(1)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请给句子换个说法。

(2)在这之前楚王对晏子是怎样的态度?出示: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

3、引发质疑:“学贵有疑”,读了这两句话,你的头脑中是否产生了问题?(师画一个大大的问号“?”)预设生质疑——楚王对晏子为何变侮辱为尊重?

过渡:晏子的话究竟有着怎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让我们跟随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历史上这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点评:课标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此环节让学生不但引导学生抓住事情梗概,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而且引发学生质疑,在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出之处激发探究欲望。】

三、抓“侮辱”,自主探究。(预设时间6分钟)

1、自由读文,用“——”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说说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话的。

2、汇报:三件事①钻狗洞;②没有人;③没出息。师:由此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程度越来越过分,请你读出楚王的态度。(读出楚王的刻意刁难,得意、阴险的态度。)

【点评:针对这个内容理解较易的特点,充分给学生权利和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感悟得出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程度越来越过分,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反衬晏子的智与勇。】

四、抓“反击”,合作交流。(预设时间18分钟)

(一)第一回合——师生合作

1、指名读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的段落,思考:晏子是怎样反侮辱的?用括号括出晏子反击的话。

2、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师问:晏子的话妙在哪?结果怎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楚王无话可说。)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分析推理——评价晏子语言”的方法学习了第一次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反击,好戏还在后头,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次晏子的反击。

【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此环节培养了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中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晏子善辩的语言艺术,增强了他们辨别文章感情色彩的能力。此方法落实了学习目标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难点。】

(二)第二回合——小组合作

1、学生小组合作学第二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内容。出示阅读提示:

(1)如何巧妙反击;(2)分析推理,判断巧妙之处;(3)试读出不同语气。

2、汇报:

(1)第一句:“晏子严肃地回答……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句话说明什么?

(2)出示《晏子使楚》的古文“……张袂(mèi)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zhǒng)……”这句话中有三个形容人多的成语,在课文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把这三个词记书上,同学们要加强积累哟!

(3)第二句:“……敝国有个规矩……”推理得出:楚国是——(下等国)。

3、分角色朗读这一节内容,生互相评价是否读出楚王的傲慢阴险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凛然正气。

(三)第三回合——生生合作

1、师出示晏子的话,生生合作推理,得出——楚国是盗贼国。

2、你觉得一国之王却要审一个小小盗贼,合理吗?补充出示古文中楚王设计陷害齐国的句子。

3、你从晏子“面不改色”看出了什么?他不改的是什么?那么谁改了?(出示描写楚王的三个“只好”的句子),楚王现在的心情如何,用歇后语来说说:哑巴吃黄连——;搬起石头——

4、推荐文章:写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写晏子的——《二桃杀三士》

【点评:将学生的学习与积累由课内引向课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既为理解本课中人物思想品质起到促进作用,更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再次解决了难点。】

五、方法延伸,研究“笑”(预设时间6分钟)

师: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折服了我们,这也是文章写作方面的一大特色。其实,文章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咀嚼、揣摩的写法,例如人物的神情等。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人物的——“笑”

1、出示楚王的三次笑,你发现了什么?由讥讽到无奈。

2、出示晏子唯一的一次笑的句子,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笑?(自信、自嘲、得意…)

3、拓展延伸:文章可以揣摩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对文章的第一回合中的不同人物进行补充说话的环节。再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还可以排成课本剧呢。

【点评:教材分析中已指出“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传神。”所以,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学习文章的神情描写,方法再延伸于课外,把文章读“厚”,把表达方法学透。】)

六、升华情感,总结提升(预设时间2分钟)

1、这个故事的结果本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可为什么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小结:晏子用自己的尊严赢得了齐国的尊严,同样也是齐国的强大为晏子提供了后盾。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只有相互依存才能拥有尊严,永立不败之地。

【点评:使学生理解了个人与国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10晏子使楚

侮辱→尊重

[机智、爱国]

总体点评:

(一)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二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本节课,王老师采用推理,诵读、自主、合作等手段,让学生读、思、议、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模式。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发展、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殿堂,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王老师重视传递给学生一种理念:学文章不但要抓住脉络,把文章读短,把书读薄;而且要懂得一篇文章值得琢磨的地方很多,要通过揣摩、推理、研读把文章读厚,咂出滋味。

(三)教师设计了两次学法训练:一是学法应用训练,让学生学习第二、三回合的晏子与楚王的较量。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让学生除了研究人物的语言外,再深入挖掘看似普通的人物神情——笑,深入体悟文本虽然只描写了晏子的一次笑,但它是那么的富有内涵和深意,值得咀嚼,再排演成课本剧延伸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