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黎防

黎防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目的:评价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7至2019-03我院收治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3例作为本次评价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先入院的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后入院的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抢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同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改善显著,抢救治疗成功率及病毒转阴率均明显提高,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较为明显,经计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抢救中采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抗乙型肝炎病毒;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效果评价

乙型重型肝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脏大面积坏死和肝细胞病变,若抢救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所以,如何提高乙型重型肝炎疾病的临床抢救治疗效果,已成为目前广大相关学者着重讨论的问题。为此,本文详细评价了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详情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院2012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将33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有16例、17例,观察组中包括10例男患者和6例女患者,年龄18-68岁,中位年龄(43.0±3.1)岁;对照组中包括10例男患者和7例女患者,年龄18-69岁,中位年龄为(43.5±3.2)岁,组间患者一般资料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抢救治疗,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迅速输注血浆及补充维生素,并给予患者蛋白质营养支持及护肝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

1.3观察标准

检测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等各项生化指标;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病毒转阴率。

1.4治疗效果判定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由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判断,显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上述指标改善较差,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治疗后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病例总数×100%为最终抢救治疗成功率判断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评价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并通过(士s)、n(%)描述两组计量和计数数据,用t和x2检验,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显着,P<0.05。

2结果

2.1两组计数资料对比

经判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及病毒转阴率分别达到了81.3%、75.0%,而对照组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及病毒转阴率分别仅为47.1%、41.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计量资料对比

经检测记录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同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计算后发现(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2阐述。

3讨论

乙型重型肝炎是一种高发疾病,具有发病急、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及病死率高等特征,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包括肝炎病毒感染、代谢、药物诱导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极易因肝细胞功能损害而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和严重凝血机制障碍,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所以,针对乙型重型肝炎应在短时间内及时消除体内各种有毒物质,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以往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输注血浆、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营养支持及护肝等常规治疗,但治疗并不能快速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因此在抢救成功率方面并不理想[3]。所以,在近年相关研究中,针对乙型重症肝炎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4]。拉米夫定是临床常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用药后可快速改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及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等各项生化指标水平[5];恩替卡韦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乙肝抗病毒药物,该药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患者用药后可快速达到抵制乙肝病毒的作用,且耐药性较好,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死亡率[6]。这在本次分析结果中也表明,同给予临床常规抢救治疗后的对照组或者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抢救治疗有效率和病毒转阴率均较高,且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得到良好改善,提高临床抢救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但本次研究数据有限,希望临床相关学者能够对乙型重型肝炎疾病的治疗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为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尹翠兰,陈凯红,吴桂香.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肝脏,2016,21(7):560-563.

[2]夏秀红.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2(6):161-162.

[3]蔺鹏珍,马丽萍,张文斐.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9):78-79.

[4]刘昌军.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89-90.

[5]蒲晓明.关于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7,7(8):97-98.

[6]曾贵利.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