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研究

闫盼盼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者12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起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单手起床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单手起床法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上肢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单手起床法;乳腺癌;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238-02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相关研究显示[1],丧失正常细胞特性的乳腺癌细胞易脱落,进而随血液或淋巴液扩散至全身,形成癌细胞转移,从而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针对乳腺癌临床治疗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但由于该手术方法需切除乳房,同时彻底清除腋窝淋巴结,故创伤较大,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使其出现上肢水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对其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本研究将探讨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7.19±5.26)岁;Ⅰ期14例,ⅡA期21例,ⅡB期16例,Ⅲ期12例。对照组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7.51±5.38)岁;Ⅰ期15例,ⅡA期22例,ⅡB期14例,Ⅲ期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起床护理,方法: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待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扶坐起床,并依照常规护理方法协助其入厕及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单手起床法护理,方法:(1)术前,组织患者集中观摩单手起床法演示视频,然后护理人员针对操作要领进行讲解,并到患者床边开展面对面的指导演练,同时向其发放单手起床法的指导手册。(2)术后,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现场指导其应用单手起床法行入厕及下床等活动。单手起床法操作步骤:患者将床栏拉起,同时保持身体平卧,并将其两上肢放置于腹部位置;身体移位至患侧床沿旁,使其患侧上肢保持放松状态,不应用力过大;患者身体呈健侧卧位,并用健侧手紧攥床栏,起身时以肘部支撑;保持侧身动作协调,双腿处于盘曲状并缓慢坐稳;逐渐调整身体坐位至舒服姿势,尽量使患侧上肢保持放松状态,休息一会;健侧手放下床栏,准备下床;使用健侧手扶稳床沿,于床边下垂其双腿,缓慢行走。

1.3观察指标

(1)使用《上肢功能评定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的上肢功能状况[3]。(2)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出血标准:切口周围有血液渗出,且引流液颜色持续显示为血性。腋窝切口愈合标准:医生拔除腋窝引流管,观察到患者腋窝切口I/甲愈合为愈合良好,反之为愈合不良。(3)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等5项,每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上肢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上肢功能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P>.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切口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5%;对照组切口出血7例,腋窝切口愈合不良5例,共计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82,P=0.032)。

2.3比较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临床上以皮肤水肿、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目前,该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相关研究显示[4],乳腺癌发病与高龄初产、月经初潮早、使用避孕及乳腺癌家族史等因素相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因其疗效显著,且可最大限度保持患侧上肢的功能,从而使得其逐渐受到关注。但有关专家认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由于需对患者患侧乳房及切除腋窝淋巴结进行切除,故在术后一段时间需防范患肢及肩关节活动。加上当前仍无有效措施包扎固定腋窝切口,一旦患者在起床时患侧上肢及肩关节用力不当,腋窝切口张力加大,易引起切口出血、腋窝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其患肢功能恢复。常规起床护理模式单纯依靠护士及家属予以被动扶坐起床,因而易使得患者患肢受到不当外力,出现不良并发症,从而影响其切口愈合效果,减缓其康复进程。单手起床法是一种合乎Orem自理模式理念的肢体锻炼方法,通过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该方法,可有效保持患侧肩关节制动,减少患肢负重量,从而使手术切口张力减轻,达到预防切口出血的目的;可充分拉伸其下肢肌群及关节,加速血液及淋巴的微循环,从而改善腋窝切口愈合状况。此外,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及早开展有氧运动,加强自我护理管理,可提高其康复锻炼积极性,从而能减轻其依赖性,提升其角色认同感及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单手起床法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其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单手起床法术后干预乳腺癌患者,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改善其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玉双.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在乳腺癌手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05-106.

[2]冯清枝,刘美玉,谢桂萍.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3096-3097.

[3]陈振兵,洪光祥,王发斌.上肢功能评定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6):520-521.

[4]贺睿敏.单手起床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1):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