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吴宁旭

漯河市中心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遭受疾病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往往影响临床正常治疗,甚至引发医患纠纷。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单位,急诊科护理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受到医院和患方的高度关注,促使急诊科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和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尝试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诊急救;人性化护理

引言

为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74例急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0.6±7.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4±7.7)岁。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病史,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急诊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担心、抑郁、焦虑、暴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向患者列举以往的成功治愈的病例,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因疼痛强烈导致的不良情绪,教会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患者多对疾病缺乏了解,护理人员要扎扎实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整洁的就诊环境,病室整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4)注重细节护理。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态度和蔼,语气关切,时刻保持微笑服务,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急诊大厅配备书籍、报纸、开水、一次性水杯等,合理安排病房布局,为患者提供便利。帮助清洁患者身上的污物,必要时更换衣物。及时向患者家属讲清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遇到问题多解释、多沟通,避免医患纠纷。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给与帮助。严格按照抢救流程和相应操作规范配合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1)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定,标准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2)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1]。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2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中,15例非常满意,15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观察组中,23例非常满意,13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0%(36/3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08%(30/37),两组比较,X2=6.3826,P<0.05,有显著性差异[2]。

3讨论

急诊患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容易造成患者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和治疗效果。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力图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细致化的护理措施,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患者处处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体贴。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可防止其因错误认知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细节护理,热情对待,细致照顾,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4结论

简而言之,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姜毅.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1):132+135.

[2]蔡文君.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3):161-162.

[3]范春梅.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8,36(17):3948-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