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研究

刘亚

(湘潭市中心医院南院区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87例尿路感染患者,采集患者中段尿液培养分离出187株大肠埃希氏菌,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与观察组94例,对照组菌株进行常规处理分析,采用微生物检验对观察组菌株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结果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94例患者经治疗后感染发生率18.09%显然低于对照组35.48%,(P<0.05)。观察组94例患者感染程度,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情况显然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9.828、9.480,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可显著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同时对预测病原菌传播途径及检测具有良好效果,对患者治愈率具有提高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感染控制;微生物检验;监测;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大量新型器材、方法、技术等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虽然取得显著成果,但随着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因缺乏临床研究、实践,导致医院各类型感染高发,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已是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对其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影响,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同时对其家庭经济早严重负担,促使医患纠纷发生率增加。对此,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微生物检验分析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87例尿路感染患者,采集患者中段尿液培养分离出187株大肠埃希氏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3例与观察组94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48例,年龄3~60岁,平均年龄(35.6±5.2)岁,住院时间9~46d,平均住院时间(17.3±4.2)d;观察组中,男46例,女47例,年龄5~65岁,平均年龄(36.2±4.7)住院时间8~45d,平均住院时间(16.5±4.0)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菌株不接受任何检验措施,采用尿常规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微生物检验,(1)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将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提纯后,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ct全自动细菌检定仪,使用CN试条鉴定细菌,并使用ATBG-5试条实施药敏试验。(2)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初筛(ESBLs)试验,初筛提示GN13卡使用MIC法完成。确诊试验使用K-B法完成,头孢噻肟与头孢他定(各30ug/片),加入任何一组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上升5mm以上则ESBLs产生。观察组患者根据实验结果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

1.3诊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感染程度。感染程度:患者出现严重尿痛、尿急、尿频及尿不尽等症状;检测显示尿液中大量存在气尿、血尿、脓尿及细菌尿等异常症状,且患者腰疼症状无法忍受为感染程度严重。若患者经常出现尿痛、尿不尽、尿急、尿频等病症,尿液中时常出现气尿、血尿、脓尿及细菌尿等现象,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可以忍受为中度感染。患者偶尔存在尿痛、尿不尽、尿急、尿频等病症,患者存在轻微要不酸疼为轻度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两组组间计数资料,并使用(%)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组间计量资料,使用(x?±s);组间差异采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分析两组感染情况

观察组94例患者经治疗后感染发生率18.09%显然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2.2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程度

观察组94例患者发生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情况显然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微生物检验作为新型先进检验技术,其检验结果是临床中感染重要诊治依据,同时也是临床中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根据。我国是微生物感染发生率较高国家,微生物感染控制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严峻形势直接关系患者治疗、生命安全及医院口碑。据有关文献指出,临床监测工作是控制微生物感染发生的关键。临床中有效的微生物检验,对确保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有效性,及避免胡乱使用药物等至关重要[2]。微生物检验与医院感染环节存在必然,其中重要环节包括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严重影响患者疗效及阻碍医院发展;临床中微生物检验对有效的控制三个环节提供可靠依据,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至关重要[3]。据调查显示,发生发生医院感染主要科室包括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重症ICU科室,临床中合理的使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意义重大。医院感染控制中,需从以下几个步骤做起。

首先发现感染源,感染源即指可传播病毒、细菌的患者,其自身具备传播病原体。微生物检验对病原菌快速锁定,进而对微生物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鉴别菌种。检验中出现耐药菌株后,可采用多种方法对细菌分型,并采用基因对流范围及可能性实施判定,为医师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并给予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感染发生[4]。传播途径阻断,医院感染高发与传播途径存在必然关系。微生物检验快速有效检验出传染病原体,进而对传播途径进行阻断。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包括病房、手术室等,若患者经微生物检验后发生感染。医院发生感染后,需立刻给予患者科学有效质量方式,并对感染源、感染途径进行切断,进而改善患者疗效,且可有效预防病菌流行[5]。抗生素是临床中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甚至一度出现滥用现象,造成抗药菌株的逐渐增多。因此易感人群的保护至关重要,这类人群自身免疫机能较差,若患者发生感染极易诱发其他严重并发展;如医院管理中妇产科室、心血管科、重症ICU监护室等。需作为重点管理防控对象,对病原菌的耐药特性进行严格监测,定期对患者实施检测。针对感染患者,结合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予科学有效治疗,控制耐药菌株的发生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6]。此外,医院接治患者中存在较多易感群体,包括:重症监护室患者、白血病患者、癌症患者等,这类患者因疾病因素,导致自身免疫能力较差,对各类型细菌、病毒并无较多抵抗力。因此,临床中需采取特殊的护理及科学的诊治,帮助其提高疾病免疫能力。易感染群体多由条件致病菌及机会致病菌造成感染。临床中采用微生物检验可对环境细菌、呼吸道及肠道正常菌群及病原耐药性等进行良好检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7]。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可显著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同时对预测病原菌传播途径及检测具有良好效果,对患者治愈率具有提高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正祥.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4,8(6):146-147.

[2]付元元.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24):146-147.

[3]马双,马微.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8(10):179-179.

[4]梁斌.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751-1752.

[5]汪伟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82-83.

[6]王新刚.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0):146-147.

[7]赵甫明,封子秀,王霞.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72):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