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王志芬

——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探讨

王志芬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摘要】在《旅游市场营销》这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可以让学生参与案例的收集,加强案例教学各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有必要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学生实践案例,进行一些案例的创新,使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实战意义。调动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能动性,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探索尝试。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011-02

《旅游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实务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对课程理论的感性认识上远远不够,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一直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项内容。笔者认为,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同时易于学生掌握营销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营销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案例教学,并在案例的收集、案例的讨论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作用

1.生动课堂,便于知识的传授

《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具有一般理论课程的特点,抽象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旅游企业实践中包含的营销理论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展示和提炼,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学生参与其中踊跃发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关键因素,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被灌输者,而是某一旅游管理事例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广开思路,学生就会主动地将自己所学到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智慧、能力投入到案例分析中,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尝试处理旅游营销问题,进行营销的分析和策划,能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改变了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案例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阐述迸发出的闪光点,对教师对案例的理解也是另外一个启发。案例的讨论状况也检验了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安排是否恰当,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安排不妥的地方并及时修正,不断完善组织案例教学的步骤,从而提高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动性未完全发挥的原因

1.案例主要由教师提供,学生被动接受

由于案例的提供者主要是教师,所以案例的质量、案例的实用性等完全由教师决定。教师使用的案例多数都是“拿来”案例,教师对案例中背景的了解也是凭借案例材料,而这样让学生分析和策划的价值不高。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跟着案例策划人的思路走一遍,对自己的思维开发起不到关键作用。这种案例都是加工处理过的,不能完全反映复杂的实践。更多情况下,案例的正误已非常明显,不是成功的范例就是失败的教训,这样的案例分析也难以深入,学生的兴趣不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大多数旅游院校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多为讲授证明式,只停留在潜在层面,案例资料也是根据文献资料等二手资料而来。目前有关旅游的案例教材和网上的案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经过搜索查阅近几年出版的有关旅游案例的书籍。专门用于案例教学的教材目前只存在于酒店餐饮经营管理和旅行社与导游经营管理这两大板块中,又以饭店餐饮案例居多。针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的案例教材较少,这就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去收集。作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旅游专业案例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多数的案例着重叙述说明,属于事例汇编型和经验论证型,适合于传统教学的经验介绍。这些案例资料缺乏实用性和应用性。案例教学中提供这样的案例并不受学生欢迎。而只会让学生感觉间接、抽象、死板,无法领会案例,对需要去思考解决的问题无动于衷,导致获取知识的效率低下。

另外教师获取案例渠道不畅,存在普遍与业界脱节而无法得到第一手资料的问题。我国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教师不会实践,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实践,只能潜心校园埋头于自己的科研中,导致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2.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能力欠缺

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路径依赖和教学基础设施的薄弱,使得教师案例教学方法简单化,大多数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说明,虽然可以收到一定学习效果,但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忽略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居主导地位。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旁观者、被动参与者,直观的认识依然缺乏,而相对冗长的案例材料则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没有继续阅读的兴趣,接下来的思考讨论就很难以进行下去,大多时候学生是等着老师来公布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基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或束手无策,或不能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以致兴趣不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和行业管理经验,不符合旅游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各环节的参与度

《旅游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市场营销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不高的案例教学必然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把握程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促进学生参与的方式的方法。

1.学生课外收集营销案例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最少提供一篇有关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并写出阅读心得。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收集案例作为平时作业布置给学生,这种做法的效果较好。首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为收集营销案例,需要博览群书,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涉猎知识。为了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学生需要去图书馆、阅览室、书店、上网去查阅相关资料。经过自己努力收集到的案例,比课堂上所分析的案例有时候印象更深刻,经过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对相关的理论理解得会更深刻。其次,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注明所收集案例的出处(书籍包括书名、作者、出版日期;报纸、杂志包括名称、期数、页数、作者;如果是从网上下载的就要指明网址),通过这些具体细致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做论文方面的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同时学生所收集的案例可以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完善。批阅学生提交的案例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较新的案例,按照学生所提供的出处去核对其内容,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补充到自己的教案中,实现了以教辅学、以学促教,使教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使案例教学避免流于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来,案例材料一般都应提前发放,在上课涉及该部分案例之前,提醒学生先行阅读,并思考案例后面列出的思考题。对案例后面的思考题,学生首先要消化该部分的理论知识点,一些涉及面较广的内容还需要学生去查阅更多的资料才能领悟。每章理论知识课堂讲授结束后,布置讨论内容,指定每个讨论问题的具体负责同学,每个案例在课堂上只作简单提示性思考建议,提供参考书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发言稿,在新的一章内容开始讲授之前安排讨论课,首先由具体负责的学生发言,然后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大胆踊跃发言。因为涉及问题多无确定性答案,而且很多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所以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答案,可以在课堂自由讨论。根据每位学生讨论发言的表现计算平时成绩,最后计入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中。

3.不断更新引入学生实践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实习实践基地企业的案例,特别是有学生参与实践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学生更能感同身受,对案例的背景了解更多,从而案例的分析过程更能顺利进行。

我们的做法是由合作企业给我们提供即时案例,我们再将其补充进自己的案例教学中;另外我们的学生也在企业实习,他们经历的或关注到的,也能成为我们的案例。学生对这种来源于学生实践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样的案例教学也是充分激发他们聪明才智的有效方法。

四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在探索实践中,也发现其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学认识上的偏差,概念上的混淆。目前,很多教师把“案例、微型案例、举例”混用。其次,案例教学一个最大的弱点和不足就是案例教学无法替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学习。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有一定的基础,主要是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根本无法进行案例讨论,即使讨论了也是肤浅的,一般不会有什么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不能片面强调案例教学而摒弃其他教学形式,应和讲授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演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素珍.论案例教学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J].时代经贸,2007(79)

[2]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