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电企业优化检修制度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发电企业优化检修制度的必要性

袁洪利

(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36)

[摘要]阐述了火力发电厂优化检修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实施正确科学合理的检修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治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优化检修制度安全生产效益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治理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发电厂的设备检修治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治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治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优化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适合本企业的检修制度,需要做出正确的判定和合理的决策。

二、常见设备检修制度模式

1.计划预防维护制度

根据设备磨损理论,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地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和修理,保证设备正常处于良好状态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简称计划预修制。该制度的主要维修工作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三项。其中计划修理的方法分为标准修理法(强制修理法)、定期修理法和检查后修理法三种。这些设备维修作业的计划需要依据修理周期、修理周期结构、修理复杂系数、修理劳动定额和费用定额等一系列修理定额来制定。

计划预防维修制度的优点是以预防为主,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避免设备发生设备意外损坏,防止设备过度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有利于提前做好修理准备,缩短修理时间,提高维修效率。这种维修制度的缺点主要是有些修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容易出现过度维修的问题,维修费用较高。

2.保养修理制度

保养修理制度,亦称计划保养制,是由一定类别的保养和一定类别的修理合理组织起来而构成的设备维修制度。这种维修制度的特点首先是打破了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之间分工绝对化的界限,由操作工人负责设备保养,从而把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管理要求制度化、具体化、有利于调动操作工人管好、用好设备的积极性。另外,这一制度突出了设备保养工作,实行强制保养,进一步贯彻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由于各企业设备状况不同,保养修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也有差别。有的企业是三级保养加一次大修修理,有的企业采用三级保养加小修再加大修的方式,还有的企业实行三级保养、小修、中修、大修的方式。无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保养维修制度比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有所进步,但由于他是在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基础上改变而来的,所以对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有所进步。

3.设备点检定修管理

1998年以来我国引进日本企业管理软件中的全员设备维修管理(TotalPventinnMaintenance,简称TpM),结合发电厂的特点,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

TpM又称为点检定修制,最初是日本从美国引进的预防维修制,结合英国的综合工程学和我国的“鞍钢宪法”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即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将有效地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尤其适合应用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使之成为当代设备管理有代表性的手段之一,也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多的设备管理方法之一。

点检定修制在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上,力求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在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管理模式中,全厂的设备管理职责由设备工程部全权负责,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机制,其特点是职责明确,有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组织保证。同时设备部内点检人员是负责设备的责任主体,责任落实,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的人浮于事、职责不明的问题。点检人员每天对现场设备进行点检,对设备实行全方位管理,除了负责对设备维护、检修进行管理外,还要承担与设备相关的安全、质量、工期、工程、检修费用、备品配件、技术改造、环境影响等管理工作。在这种体制下,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了过去传统管理体制下许多职能部门的职责。因此,这种体制既减少了纵向的层次,又兼容了横向的其他机构职能,是企业精简机构、减人增效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优化检修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1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目前计划检修的不完善性

1.1淡化技术治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治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治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治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治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治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堆了事。

1.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设备的安全运行。

1.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优化检修制度的必要性

正确科学合理的检修模式目的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猜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就是对设备进行科学保养,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四、结束语

优化检修制度需要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来支持,是设备检修制度的一场重大变革,正确科学合理的检修模式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治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企业管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