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96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报告

雄安吉

雄安吉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医学院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所做的96例肺部外周性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6例患者穿刺取材均获得成功,获得了组织碎片或/和血性黏稠液体,穿刺成功率为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6例发生轻度气胸,4例穿刺后咯血痰。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相对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且并发症相对较低。

【关键词】肺外周性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活检【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32-0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进步和对肺部疾病研究的深入,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CT检查的应用日益广泛,穿刺器械也在不断完善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诊断方法,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者96例,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5~77岁,平均(59±2)岁。肿块直径1.2~10cm,其中≤2cm者2l例,>2cm者75例,所有病灶均为其他检查不能定性者。

1.2临床表现咳痰34例(35.4%),咳嗽30例(31.2%),咯血12例(12.5%),发热12例(12.5%),胸痛10例(10.4%)。

1.3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作常规CT扫描,靠近肺门病灶则作增强CT扫描,表现为肺周边团块影71例,弥漫性病变者25例,于术前均行心电图和凝血机制检查,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全部病例痰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

1.4器械与设备体表定位用CT机激光定位灯和自制栅形定位器。CT机为PHILIPHSBRILLIANCE40排螺旋CT,穿刺针为美国Cook公司的16G、18G、20G弹簧式自动活检针。

2方法术前向患者耐心解释以取得积极配合,有咳嗽者术前给予可待因15mg口服,以防止术中咳嗽,避免出血及气胸的发生。穿刺体位根据病灶位置选择适当体位,依病灶部位,取不同的体位,如平卧、侧卧位行胸部CT薄层扫描,选择最佳穿刺平面,用光标标记穿刺表面,并用红色笔在皮肤表面标记穿刺点,在CT透视下选择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20G活检针,针尖穿过胸壁后,及时调整穿刺针方向,嘱病人平静呼吸后屏气,在CT扫描监控下,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用穿刺针经穿刺点病灶穿刺。针尖接近或进入病灶后,行病灶上、下层面薄层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CT扫描证实活检针尖已达病灶后让患者恢复平静呼吸,然后拔出针芯,套管针尾接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时上下稍做提插后拔出,尽量采取多点、多角度抽吸,获取的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后送病理检查,抽吸组织液涂片略干后用95%乙醇固定送检,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可再次穿刺。操作结束后,术后常规行肺部CT扫描,了解有无气胸或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结果96例患者中病灶刺中率100%。病理结果:鳞癌35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9例,肺转移癌6例,炎性病变3例,胸膜间皮瘤3例,结核5例,真菌2例,肺脓肿2例,炎性假瘤3例。本组阴性共9例,9例中有6例经手术证实得以确诊,3例经临床观察证实。

本组阳性率为90.63%(87/96),阴性率9.37%(9/96)。本组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2.7%(77/83),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3.3%(10/12),本组术后并发症:气胸6例(%),均为少量气胸,观察1~4d后自愈;咯血4例(%),2例为穿刺后咳血丝痰,2例病灶接近右下肺门,切割后即出现咳鲜血,用止血剂治疗后好转。本组96例中行1次穿刺者75例,2次穿刺者17例,3次穿刺者4例,共穿刺121次。

4讨论早期不典型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一直是影像学中的难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肺癌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高,而对于周围性病变诊断率低,剖胸肺活检因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准确显示病灶本身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可精准确定进针部位、角度及深度,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及安全系数[2,3]。本组恶性病变确诊率为92.7%,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经皮肺活检不同于常规脱落细胞检查,它具有外科活检特点,取材为活细胞或活组织,避免或减少了脱落细胞检查因细胞退化所致的假阴性。为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在穿刺过程中定位要准确,取材要足够,尤其对第1次肺活检阴性而高度怀疑肿瘤者,可进行2~3次肺活检,每次穿刺时可多点、多角度负压抽吸,对肿块阴影要避开病灶低密度坏死灶,对弥漫性病变选择病变密集处取材,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

通过临床分析验证,经皮肺活检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气胸、血胸、咯血和空气栓塞,文献报道发生率为7.1%~40%[4,5],感染和癌细胞种植并不常见。本组96例中气胸6例,占6.25%,咯血4例,占4.16%,经皮肺活检易并发气胸,发生气胸的原因与患者自身的体质状况(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灶位置、穿刺针的粗细和穿刺路径、胸膜穿刺次数、操作者的技术、以及患者的合作程度(穿刺时咳嗽、屏气)有关。本组有2例61岁患者穿刺后出现气胸,肺萎陷达45%以上,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其余均为<20%,经卧床,吸入高浓度氧后好转。经皮肺穿刺所致气胸,一般裂口较小,如果肺组织弹性好,裂口很快愈合,因此漏气量较小,经过休息或抽气加休息,绝大部分可愈合,如果操作中由于患者突然剧烈咳嗽划伤肺而致裂口较大时,或肺组织病变较广泛,弹性差,裂口难以愈合,则需行胸腔插管闭式引流。经皮肺活检的另一并发症是咯血,本组结果显示,咯血发生率4.16%,两次以上穿刺者咯血例数多,这是山于反复多次穿刺肺血管及组织损伤机会增大,为减少咯血的发生,应尽可能减少穿刺的次数。虽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它还不是十分完美的,需要认识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内较小病灶,尤其是病灶位于肺下叶,呼吸活动度变化大,穿刺活检很难到达理想效果,对纵隔内病变或肺门区病变穿刺活检有一定风险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血管性病变、凝血障碍性病变、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穿刺行经有肺大泡或肺囊肿、严重恶病质不能配合均为肺穿刺活检术的禁忌证。

总之,我们看到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已日益成熟,是鉴别诊断胸部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其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可广泛应用于住院和门诊患者。

参考文献[1]姜志良,王林,白黎智.经皮肺活检诊断肺周边性病变的价值[J].现代医学,2002,30(2):122.[2]詹庆芳,陈琦,林志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6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4):107-108.[3]潘传桂,郑玉兰,吴会如,等.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2):47-49.[4]于浩,方慧.肺内病灶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4):234-235.[5]黄优华,徐强,沈涛,等.CT透视下16G套管针穿刺纵隔及纵隔旁病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