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金丽丽

金丽丽山东省平度市郭庄镇郭庄中学266737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近几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如何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探索实践,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有差异,组间求均衡”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思维和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均衡性。同时人数一般以每小组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并且这几人最好是前后座位,这样小组合作时就省去了来回走动的时间。满足这些条件的分组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另外,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裕的交往空间。

二、要在恰当之处设计小组讨论,体现合作价值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一节中,有位老师在“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2x2+8x的图像”时采用了小组讨论,而实际上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完全可以找到需要描出的特殊点,因此这里的小组讨论实际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这样的情况多次出现,势必会大大降低学生讨论的热情。而同在这一节中,另一位老师却在总结“一般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采用了小组讨论。此处的小组讨论则是恰到好处,因为前面刚研究了两个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里需要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对其进行归纳。如果学生自己思考,则稍有困难并且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后学生不仅能够得出结论,并且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深刻,而且此处的总结确实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三、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讨论时间,实现相互交流

时间的预设关系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节奏和实效,为避免匆匆走过场和大块时间浪费的现象,在实践中发现,以班级里学习能力中等稍偏下的学生为参照系来进行时间的预设比较合理。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最后,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例如:在讲“直角三角形”一节时,一位教师在推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定理成立后,立即让学生小组讨论:在锐角三角形中也成立吗?之后给了学生一分钟的讨论时间后又点了一位学生上去展示,结果那位学生说得不全面,老师又急匆匆地指出了不足之处。试想,如果在讨论之前先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两三分钟,教师巡视指导一下,让学生展示后,即使学生说得不全面,由于是让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整节课的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四、要合作分工明确,注重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给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讨论交流,并承担一定的任务,防止造成一部分学生依赖于别人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懒得动手、动口、动脑,而另一部分学生似乎不可推卸地担起这个任务,要么压力过大反而约束了他们的许多想法,要么能力过强、每次都轻松自如从而滋生自满情绪,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使得小组合作变成了好学生的舞台。

五、要及时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在学生交流中,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小组的活动意见成果,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虚心地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在评价时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1.学生的自我评价。

2.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3.小组的自我评价。

4.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

5.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

评价完后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张贴栏贴出小组“量化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量化标准如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积累,就会总结出较为成熟的经验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上,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