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朱飞飞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01800

摘要:目的: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以及预防贫血的措施。方法:选择120例贫血患者及120例身体健康的人群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9.12±1.36)fL,红细胞平均容量为(70.65±5.5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为(20.83±4.71)pg;正常组分别为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2.66±1.23)fL,红细胞平均容量为(88.47±4.8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为(28.64±3.81)pg;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检验中,贫血患者可通过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来进行诊断,同时具备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临床分析;预防

引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以缺铁性贫血为例,国人发病率高达10%-15%。贫血危害较大,患者可出现皮肤、肝脾肿大、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心理行为异常、心血管系统症状、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症状表现,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血液检验是诊断贫血,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不同类型贫血血液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了解贫血血液检验结果特征,对于病因分析、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对血液检验对贫血的诊断的价值情况。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120例贫血患者及120例正常人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120例贫血患者及120例正常人群,所选的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同时无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贫血组的120例患者中,78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年龄在18-65岁,平均为(30.4±2.6)岁;正常组的120例患者中,80例为男性,40例为女性;年龄在19-64岁,平均为(30.5±2.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操作方法

所选的人员的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抽取血液量为5mL,之后将抽取的血液评分到两个试管中,运用EDTA-K2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后保存下来;正常组患者常温条件下进行操作,贫血组患者需要在冷藏条件下实施,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内,对两组人员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2]。

1.3血常规标准

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范围值:10.5%-14.5%;红细胞平均容量正常范围值: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在:26-32pg;贫血诊断为红细胞平均容量低于79fL,红细胞分布宽度超过14.5%。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分布宽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9.12±1.36)fL,红细胞平均容量为(70.65±5.5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为(20.83±4.71)pg;正常组分别为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2.66±1.23)fL,红细胞平均容量为(88.47±4.8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为(28.64±3.81)pg;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贫血是指人体内的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原因可以是急性出血导致的贫血也可以是长期消耗导致的慢性贫血。临床上贫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但是在临床上贫血的类型有很多,而且不同的贫血类型会出现不同的表现,所以确定患者的贫血类型,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3]。严格意义上来讲,贫血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主要是患者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的一种并发症,一般临床上患者主要会表现出气促、头晕、乏力、四肢冰冷和心悸等症状。现阶段,临床上十分重视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在对贫血进行诊断时最主要的辅助检查即为血常规[4]。本文研究指出,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基本接近,说明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可利用上述指标进行鉴别,以此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另外,临床上能够对血液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需要注意规避标准出现溶血的情况,需要关注时间问题、温度问题、提升疾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操作人员的规范性,在真正的采集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检验误差出现;在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查时,对于不同部位血液标本采集会引起误差,因而对于贫血的诊断应明确采集的部位;由于人在餐后的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会升高,增加体内胆红素的量,这样就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最终导致结果不准确。作为医护人员有义务提醒患者第二天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运动会大量出汗,呼吸加快,这样不利于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而应告知患者采集血液前不可做剧烈运动,保持安静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血液检验中,贫血患者可通过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来进行诊断,同时具备操作简便的优点,在通过合理的对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进行纠正,能够有效提升诊断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清梅.对32例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44-46.

[2]张迎明.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04:175-176.

[3]郑妍.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06:62-63.

[4]韩凤艳.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551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