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分析马治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分析马治强

马治强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海外事业部北京市100024

摘要: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都会应用到水下灌注桩这一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体现出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等诸多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使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虽然我国在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这就必须要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就针对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作为桥梁建设的重要部分,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对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等多个参与方所高度重视的施工部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下灌注桩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桥梁施工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桥梁施工效率及质量,但是也带来了更多隐患,存在各种各样的常见问题,很容易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不利于桥梁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便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使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1.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1.1钻孔过程的质量控制

钻孔是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后续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完成钻孔作业后,需要准确测量钻孔孔深,按照设计孔深对其进行控制。一般钻孔孔深要高于设计孔深,这主要是因为钻孔成孔的最下端存在30cm左右的一段,且这部分的孔径比设计孔深中要求的孔径较小,所以要将实际的钻孔孔深控制在高于设计孔深的20cm-40cm范围内,使其能够达到设计孔深中孔径尺寸的要求。在完成钻孔的检查之后,需要及时做好清孔作业,防止孔底出现大量的沉淀物,这不仅会增加清孔作业的时间成本,也会进一步提高塌孔概率[1]。

1.2吊装钢筋笼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吊装钢筋笼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笼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选择逐节下放的方法进行钢筋笼的下放及连接工作。对于已经下放的钢筋笼,需要以钢管穿过钢筋笼主体,将其卡在钢筋笼主筋圆形架立筋下,在拖住并固定该部分后,利用吊车将另一端钢筋吊起,并缓慢移向已经架立的钢筋笼上方,之后要针对两节钢筋笼进行合理调整,使两者之间的轴线能够形成直线,之后做好临时的焊接固定[2]。同时,在焊接过程,各个焊接口不能处于同一个平面,便于多人同时进行对称焊接,防止出现虚焊、漏焊等不良状况。在进行钢筋笼主筋的焊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其焊缝质量和搭接长度,保证其符合规范要求。一般在钢筋笼外围的每个间隔两米处都要焊接四个为一圈的耳朵筋,整个焊接过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以此实现对钢筋笼钢筋的有效保护,使钢筋笼的垂直度得到保障。

1.3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需要边进行混凝土灌注边进行测量工作,主要就是对导管的埋深深度和混凝土顶面的标高进行测量,便于对导管的长度进行合理控制,判断是否存在塌孔等不良状况。一般需要将混凝土中的导管埋深控制在两至三米,避免因导管埋深不合理影响到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正常进行。在做好导管的拆除工作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冲洗,便于将其使用到其他施工活动中[3]。其次,需要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性,一旦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需要对导管进行上下活动操作,以此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对导管进行拔升。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详细记录监理日记和施工日志,对混凝土随车配合比进行检查,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

2.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1塌孔

塌孔是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造成塌孔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钻孔地段属于砂土土质。②接入孔内的水管冲刷钻孔孔壁所造成的。③在成孔之后,未能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以致孔内的沉渣不断增加,清孔所消耗的时间更长,最终引起塌孔问题。

为解决塌孔问题,施工人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充分了解现场的土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护壁泥浆配比。对于砂性土的施工现场要选择优质的护壁泥浆,以此发挥护壁的功能效用,使塌孔问题得到有效控制。②若是已经发现较严重的塌孔问题,且无法找到塌孔的实际位置,需要对孔洞进行回填处理,之后再次进行钻孔作业[4]。

2.2断桩

在桥梁下水灌装柱施工过程,一旦出现断桩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也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造成断桩问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很容易引起导管堵塞情况,此时就要及时进行疏通,并完成二次封底作业,否则混凝土内部会形成夹泥层,进而造成断桩。②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给后续的混凝土灌注作业带来较大困难,很容易出现堵管或导管无法拔出等情况,最终引起断桩。③没有做好导管的密封性检测工作,以致泥浆渗漏进导管,并混入到浇筑后的混凝土,形成灌注桩夹泥层,最终造成断桩问题。

为解决断桩问题,施工人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和易性,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灌注,对导管的埋深深度和混凝土浇筑面的标高进行准确测量,确保导管的可靠性,避免导管拔出混凝土面。③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快速性。④做好导管的密封性检测,使导管的密封性达到设计要求。

2.3短桩头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临近完成的时候,孔内泥浆都集中在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该部分泥浆的厚度较深,且相对较稠,利用测深锤很难对其进行判断,错误的认为混凝土灌注深度已经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而拔出导管,最终造成短桩头现象[5]。

为解决短桩头这一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对测深锤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能够达到规范要求。若是已经出现短桩头现象,需要在确认桩身完整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下凿操作,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选择高于桩身混凝土一个标号的混凝土进行接桩处理。

2.4II类桩

II类桩是指桩身的某些部分存在轻微缺陷,但不影响其发挥承载力的作用。造成II类桩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清孔不到位,沉渣厚度过大,以致桩底的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其次,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一旦出现离析现象,就会影响到灌注桩的承载能力。最后,桩身混凝土的某些部分存在夹泥情况,以致桩身的承载能力受到影响。为减少II类桩的发生,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导管的密封性及清孔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降低II类桩的发生概率,使桩身的整体性能得到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使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得到解决,应深入了解各种问题的产生原因,严格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做好施工前的预防工作、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后的质量检测,使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郝建宁,徐权.桥梁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J].山西建筑,2018,44(30):76-77.

[2]严兴斌.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25(10):81-82.

[3]余小兰.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J].广东建材,2017,33(09):66-68.

[4]尹立宪.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门窗,2017(03):158.

[5]杨辉.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6(05):18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