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对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应用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良肢位对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应用的效果研究

葛文艳李艳

葛文艳李艳宁友茹李玉红牟晓秋赵建英(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163001)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264-02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体位的摆放。方法对我院6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卧床体位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正确的体位摆放能避免卧床期间的并发症,为日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行走步态的规范化、美观性、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时介入科学的良性肢位的设计摆放,对患者功能恢复行之有效。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选择60例,对患者的卧床体位采用良肢位摆放方法。本组资料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54岁至70岁,均通过CT确诊为脑卒中病人。病人良肢位应每2或3小时变换一次,根据个体差异,间隔时间可适当调整或由患者舒适度自己决定。

1.2方法

1.2.1仰卧位此卧位最常见,首先将床调平,颈部放置高度不高于一拳、硬度适中的头枕,患侧肩周放置高度不高于三寸的软垫,将肩部适当垫起(与健侧对比稍高即可),患侧掌心朝下放置。髋部放置高度不高于两寸的软垫垫起,屈髋膝屈曲(90°)立起放置,足趾放平。

1.2.2健侧卧位此卧位较常用,先将床调平,颈部放置高度不高于一拳、硬度适中的头枕,患侧上肢放于体侧,手掌掌心向下,屈髋屈膝(不小于90°),将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间用软垫间隔。

1.2.3患侧卧位此卧位与上述两种卧位交替,但此卧位时间不易太长,将床调平,颈部放置高度不高于一拳、硬度适中的头枕,将患侧上肢置于前屈位(角度为90°),掌心向上,屈髋屈膝(不小于90°),将患侧与健侧下肢之间用软垫间隔。

2结果

通过对脑卒中急性期随机选择的60例患者卧床体位采用良肢位摆放方法。发现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时介入科学的良性肢位的设计摆放,不但可以避免卧床期间的并发症,也同样为日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行走步态的规范化、美观性、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良肢位设计针对患者护理者的指导、医务护理人员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讨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卧床期间,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能够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减少瘫痪侧肢体痉挛模式的形成,异常肌张力发生机率,而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被动延长。而错误姿势的结果:(1)如仰卧-床头抬高将会导致躯干被动屈曲,无形的增加了对骶骨尾骨的压力,很容易形成压疮。(2)如下肢随意放置,将会导致髋关节外展外旋位,膝反张,踝关节下垂。(3)如侧卧—床头过高将会有患者滑倒的危险。(4)患侧手中不要放置任何东西来对抗痉挛。因为受抓握反射的影响,可引起手紧握物体,致使痉挛加重。正确的体位是使患手保持张开,尤其是在休息时,而且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的体位。所以,普及良肢位也是尽量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是医护人员都应该普及的知识,随时对病人进行指导帮助。我科已经在工作中贯穿患者日常功能的训练及指导,并且设立一名康复护士,在病人穿衣、吃饭、入厕、起坐、轮椅等方面给与全方面的技术指导,使康复工作得以延续始终,康复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时介入科学的良性肢位的设计摆放,对患者功能恢复行之有效。对患者护理者的指导、医务护理人员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体位摆放能避免卧床期间的并发症,为日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行走步态的规范化、美观性、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的康复工作奠定了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学》卓大宏.华夏出版社2003、7.

[2]《循序渐进》刘钦刚译.华夏出版社2007、3.

[3]《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