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

徐艳刘强

(1遵义市中医院耳鼻喉科贵州遵义563000)

(2遵义市中医院五官科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在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院外治疗依从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缓解心理紊乱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通过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提高患者的对疾病和治疗情况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配合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疗法;药物疗法;变应性鼻炎;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227-02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过敏性鼻炎类型之一,近几年来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确立,季节变化、过敏性物质接触等均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1]。临床有学者指出,心理紊乱也是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变应性鼻炎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的症状,有学者提出,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可促进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2]。本文为探究变应性鼻炎采用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的治疗效果,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我院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患者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8.26±6.05)岁,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鼻痒、流涕、咽喉症状和眼部症状等,均符合变应性鼻炎临床诊断标准且经两位以上主任医师确诊。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采用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氯雷他定20mg,2次/d,饭后口服;二丙酸倍氯米松5mg,2次/d,在鼻腔内喷涂,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疏导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况,详尽告知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街道患者的疑问。

1.3统计学处理

采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院外治疗依从性等相关数据,分析各组数据用均数±表示,标准差(x-±s),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院外依从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三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2两组患者的院外治疗的依从性的比较

在治疗出院后对120例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进行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院外坚持用药、生活习惯良好、合理运动患者34例,治疗依从性为56.67%;观察组遵医嘱坚持配合治疗患者50例,治疗依从性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20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已经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慢性疾病,病情的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暴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在心理疗法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在就诊就医过程中遵医嘱,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为诊断疾病和预后治疗提供有效保障,指导患者在鼻炎复发初发期就有所察觉,避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3]。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说明年服药的时间、方法和用药剂量,并告知患者抗组胺类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表现,使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对患者进行鼻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合理培训,使患者规范鼻腔内药物喷涂,有效提高患者院外治疗的依从性,这与本次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本次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为81.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56.67%;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20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疗法,对于改善患者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缓解心理紊乱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通过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提高患者的对疾病和治疗情况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配合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晟,郭盛楠,张勇,南一楠,赵吉平.变应性鼻炎患者躯体症状及心理紊乱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4,(02):308-311.

[2]张惠荣,李会琴,张庆玲.综合干预在舌下含服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08):960-961.

[3]钟竹青,王芳,王天生,李亮明,谭国林.变应性鼻炎患者口服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护理[J].护理学报,2011,(0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