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皮下注射方式降低血液病患者皮下用药疼痛感的研究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改良皮下注射方式降低血液病患者皮下用药疼痛感的研究与分析

罗秋艳陈永芳张润弟

罗秋艳陈永芳张润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皮下注射方式在降低血液病患者皮下用药疼痛度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从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促白细胞生成药物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行传统皮下注射疗法,研究组行改良皮下注射疗法,预后评定其药物注射疼痛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药物注射后重度疼痛率10.0%少于对照组30.0%,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皮下用药血液病患者行改良皮下注射方式作用突出,可减轻临床用药疼痛度,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值得推广.【关键词】改良皮下注射;血液病;皮下用药;疼痛度【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wayimprovedsubcutaneouslyinreducingblooddiseasepatientspaindegreeoftheclinicaleffectofsubcutaneousadminisGtration.Method:extractfromourhospitalinJanuary2014-January2015bloodafter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bonemarrowinhibitorystageapplicationproGmotethewhitebloodcellstogeneratedrugsof100casesofpatients,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namely:thecontrollineoftraditionalsubcutaneousinjecGtions,theteamlineimprovementsubcutaneousinjectiontherapy,prognosisevaluationofitsdruginjectionpaindegree.ResultstheteamafterclinicaldruginjecGtionrateofseverepaininpatientswith10.0%30.0%lessthanthecontrolgroup,therearedifferencesbetween(P<0.05).ConclusionclinicalonthesubcutaneGousdrugblooddiseasepatientsimprovedsubcutaneousinjectioneffectisoutstanding,canalleviateclinicalmedicationpaindegree,improvethecomfortlevelofthetreatm【Keenytpwroorcdess】s,isworthpromoting.improvedsubcutaneousinjection;Blooddisease;Subcutaneousdruguse;Paindegree【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56-02

目前,临床针对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均借助皮下注射的方式应用促白细胞生成药物[1],然由于此类药物刺激性相对较强,皮下注射期间易增加患者疼痛度,促使其无法承受拒绝治疗[2].因此,临床将如何于皮下用药期间减轻疼痛度成为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通过我院的不断研究发现,改良皮下注射方式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评定此改良方式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我院接收血液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1月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使用促白细胞生成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白血病30例、淋巴瘤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多发生骨髓瘤1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血液病疾病诊断、均使用相同的促白细胞生成药物及相同的药物剂量;排除标准:严重性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意识、智力及精神异常患者,沟通障碍患者.将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0例中,女性、男性分别22例、28例,年龄段16-62岁,平均(42.2±2.2)岁;对照组患者50例中,女性、男性分别21例、29例,年龄段17-63岁,平均(42.3±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采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传统皮下注射法,具体操作:操作人员左手紧绷患者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现35度左右的倾斜角,精确刺入患者皮肤,进针针身的2/3-3/4,然后用食指固定针头,左手回抽针栓无回血现象后缓慢推注药物,推注完毕后拔出针头.临床给药过程观察患者反应;

1.2.2研究组:患者用药期间在对照组的注射方法上进行改良,按照传统皮下注射方式穿刺成功左手回抽针栓未回血现象后,右手食指、无名指夹住注射器的后三分之一,右手拇指则缓慢推注药液,自身左手拿无菌棉签以穿刺口为中心轻扫周围皮肤组织,避开穿刺口处,穿刺结束后稍作停留后再拔出针头.同时采取此操作穿刺前需确认针头与注射器乳头之间已栓紧加固,临床给药过程观察患者反应.1.3评定项目于临床给药后评定药物使用时的疼痛度,标准:借助VRS量表[2]进行评定,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其中,患者意愿接受该疗法,临床疼痛度不明显表明轻度疼痛;患者勉强可接受该疗法,临床疼痛度加剧,但可继续承受表明中度疼痛;患者不愿意接受该疗法,疼痛度明显无法承受表明重度疼痛.1.4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x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两组血液病患者皮下给药后轻度、重度疼痛率存在临床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1临床疼痛度评定(n,%)

3讨论当前,血液病患者均使用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有学者指出,因用药途径为皮下注射,而治疗白血病相关药物均有较高浓度,使用传统注射治疗时会有较多组织受到伤害,针头容易穿刺到腹肌和血管中,并且因长期使用,使得此注射方法会加大患者药物使用疼痛度,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3].因此选用何种有效的皮下注射方式减轻用药疼痛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借助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治疗血液病患者过程中,由于针头和患者皮肤的大面积接触,致使皮肤损伤面积扩大,间接加大临床用药疼痛度.而且,血液病疾病病发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弱,脏器功能降低,甚至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现象,导致其皮肤组织松弛,最终引发自身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大,增加其皮下用药难度[4].另外,若药物注射期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则会加大其血管滑动性能,给穿刺进针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若患者皮下脂肪增厚,将加大血管找寻难度,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增加临床疼痛度.因而,临床皮下注射药物期间需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大小适宜的针头.改良注射方式是把患者皮肤提起保证在皮肤紧绷的情况下进针,此种进针治疗方式对患者身体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会把进针过程中的疼痛现象减轻,并且不会对患者皮下血管造成伤害,可提高患者对此种注射方式的依从性[5].除此之外,此种注射方式在注射完成后会把针头在患者体内稍作停留,

保证药液在患者体内充分分散,拔针的的过程中不会带出药液,从而预防了硬结等不良反应出现.本院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式安全,并且在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间用药中取得显著性效果.于注射前期绷紧患者皮肤,具有缓解疼痛度的效果,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和皮肤绷紧阻断其疼痛传导相关[6];同时,注射过程中借助棉签轻扫穿刺点周围皮肤,可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注射疼痛度.当然,临床皮下注射期间还可根据患者情况更改针头大小,本文使用5号针头行皮下注射,可减少针头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力,减少组织损伤度,进而减轻疼痛度.本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行改良皮下注射方式组的研究组患者预后重度疼痛率为10.0%,和传统皮下注射组的30.0%相比较少,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可证实改良皮下注射方式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所得结果与赵军学者研究结果对比后发现,所得结果基本相符.并且该学者指出,使用改良皮下注射方式对血液病患者治疗会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这对改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综上,临床针对血液病患者皮下用药行改良皮下注射方式作用突出,可减轻临床用药疼痛度,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陆时运,赵晓红,周仲昊,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30例[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2):111-112.[2]郭英俊,郭君.两种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102-103.[3]李娟,刘敏,贺芸,等.Ⅳ度血小板减少肿瘤患者皮下注射按压时间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9):50-51.[4]张金梅,王婷婷,陈慧,等.不同进针方法对皮下注射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835-1836.[5]周玲,杨朝鲜,干锦华,等.两种注射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2006-2007.[6]柯熹,骆惠玉,吴美华,等.运用反转手法减轻皮下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9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