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玉红

郭玉红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中医医院100010

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重点论述针对40例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责任制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进食技巧、并发症呛咳处理、吞咽训练等;结果通过责任制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减少坠积性肺炎发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结论开展责任制护理模式提高了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关键词:吞咽障碍;责任制;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吞咽是食团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后,由口腔经过口咽部进入食管,并通过食管进入胃内的过程。正常吞咽动作的完成需要咽、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完整。中枢和周围神经在吞咽过程种起了调节和控制作用。

吞咽困难是指进食时胸骨后发堵,食团通过障碍,停滞不下或食团不能进入食管停在口内。正常人在过急地吞咽大块食团时,偶尔可能出现发噎现象,但当发生吞咽困难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老年患者,需尽早诊断治疗。

笔者对40例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责任制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异常。现报道如下。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安慰鼓励患者。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致的关心。减轻患者思想负担,缓解焦虑情绪。

(2)饮食护理①摄食姿势,为减轻患者呛咳症状,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进食方法,在进食时取端坐位或30°仰卧位、颈部前倾,这种体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容易被摄入和吞咽。②食具的选择指导患者选择匙面小,难以粘上食物的汤匙,杯子选择杯口较宽,不接触鼻部的,以免颈部伸展过多导致误吸。③进食速度和量指导患者从少量(约3ml-4ml)开始逐渐增加,要用小勺,避免使用吸管或大口饮水。

(3)进食技巧:指导患者进食前先湿润口腔,以利食物进入口腔后能较快速产生吞咽反射。

进食过程中要精神集中、细嚼慢咽,感觉劳累时可休息片刻。为患者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和充足的进食时间,避免催促患者而引起呛咳。

(4)并发症呛咳处理:呛咳是吞咽困难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患者应腰颈弯曲,身体前倾,下额低向前胸。当咳嗽清洁气道时,这种体位可防止残渣再次侵入气道。如果食物残渣卡在喉部,危及呼吸,患者应再次弯腰低头,治疗师在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使残渣移出。

(5)吞咽训练①舌肌、咀嚼肌运动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自我按摩,然后做伸舌运动,使舌尽量向外伸8-10次/天,2-3分钟/次,分别于早、中、晚餐前进行。

(6)颊肌、咽部内收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鼓腮、磕牙、深呼吸、咳嗽训练。随后做吸允动作,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运动,3次/天,5分钟/次。

(7)指导患者用手自上而下,自外向内揉捏两侧面部肌肉,5-6次/天,10分钟/次。

(8)指导患者练习吹气球、吹纸张等动作,以加强鄂咽肌肉的强度。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情、生活状态、营养情况高与对照组,表明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分析原因在于责任制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此外,责任制护理全程参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工作中,便于提高患者心理、生理,病情方面的了解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与相应干预措施。责任制护理能明确护理人员分工,针对性强,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强化对患者服务的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讨论:吞咽障碍常见咽部、喷门部病变及脑卒中后病人,本病发生误吸(呛噎、呛咳、气促)后应采取急救措施。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喂饭速度要慢,食量要小,交替喂液体和固体食物,让患者充分咀嚼,保证患者进食量和摄取足够营养。积极预防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通过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一系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吞咽训练等方面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病情保持乐观心态,还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坠积性肺炎发生,进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指南主编李艳梅

人民出版社2016.2(120-122,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