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手段转化后进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用科学手段转化后进生

隋飞

隋飞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中学262737

作为一名班主任担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克服自卑心态等问题,要把全班几十名学生“精雕细刻”琢玉成器,需要有高超的艺术性。我们知道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学啥啥不会、干啥啥不行的后进生,面对他们我也有气得心发虚、腿发软的时候,也有梦中气醒独自流泪的时候。但是实践告诉我,内心的征服的确要永远超出徒有表层的征服效果。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集体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生施予积极影响。

我班中有一个叫赵某的学生,个子不高,块头不大,却污染了一身的社会习气,今天聊聊闲,明天撺掇打个架,课堂上更是搅得四邻不安。每当他出现错误被发现时,没等你开口,他先痛心疾首地做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说得比你还全面透彻,可一转身该咋样还咋样。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学生是最难教育的,我也是苦恼万分。可一次品德考核使事情发生了变化。我们班的品德考核采取集体民主评议的方式,每名同学轮流到前面背对同学,由同学们分别指出他身上的优缺点,再集体表决评定。轮到赵某时,正对他平时表现憋了一肚子怨气的同学们集中火力一顿狂轰滥炸。说实话,当时我也觉得十分痛快,这下子该受教育了吧!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赵某在同学们的批评声中嘴角越挑越厉害,头也越抬越高,一付毫不在意的样子。在同学们更加猛烈的声讨中他由开始的不在乎逐渐变得像有些发怒的样子。我一看我苗头不对,及时喊了停说:“同学们刚才对赵某同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这也是老师想对你说的,可是老师还有一些表扬的话想对你说,谁知道是什么?孩子们沉默了,赵某的表情也凝重起来,不时地偷看我。终于有一名同学举起了手:“老师,赵某挺关心班级的,前天我们办板报,他一直帮忙打杂,我需要一根绳子,他立刻把拴钥匙的绳子解下来给我!”“老师,赵某还讲义气!”“老师……”同学们又恢复了踊跃,我知道有些同学体谅了我的用心,也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他的帮助。我发现赵某高昂的头一点点低下来,赵某哭了!回去时向我和同学们深深鞠了一躬。那以后大家惊喜地发现赵某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搞小动作的次数少了,发言的次数增加了,班级的灯管坏了,他默默地接上……但我深知“后进生”的教育是很难一劳永逸的,相反这是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的规律。因此,一方面我注重对他感情上的倾斜极为关注,多鼓励、多引导,使他品尝到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其中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一次他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放学后我约莫他到了家,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也巧是他接的,听出是我后,他非常紧张地说:“老师,我犯了什么错误吗?”我说:“没有,我今天是特意打电话给你家长报喜的,你的成绩有了这么大的进步,老师高兴得忍不住想和你的家长一起分享一下,行吗?”“行!行!老师,您等着,我给您叫去!”即使是隔着电话我还是感受到了他那压抑不住的快乐。电话里我再三嘱咐他的家长一定要把自己的喜悦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第二天,他悄悄在我桌子上压了一个纸条:“老师,以后我再进步您还给我打电话,行吗?”我冲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也笑了。渐渐的,我打电话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我注重发动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他,让他感觉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也在真诚地关爱他,进而唤起了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事实上,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于是,我把每周的班会作为发挥集体舆论的契机。只要老师善于巧妙地把你对某个学生的关注引导为全班同学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自然通过学生们的言谈表现出来了。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这样对我说:“我们班的玻璃在作考场时不知怎么打碎了,我想反正不是我们班弄坏的,不管它。可昨天竟发现玻璃安上了,一打听,居然是赵某。我感到很惭愧,我们这些所谓的好学生都没做到的事儿,赵某却做到了,你说‘每一个人身上都闪光点’,这句话在赵某身上得到了验证,我们真应该向他学习!”我特意在班会上把这个同学的话告诉了同学们,并让同学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把最真挚的赞扬和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赵某,还有同学主动提出要在学习上帮助他,和他结成辅导对子。我看到赵某最先是笑了,既而又哭了。

在我的这种真挚的有感染力的感召下,在和谐的班集体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赵某的思想和学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年最后的思想品德评定中赵某的等级是A级,高考成绩572分,顺利地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赵某同学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学生,在他们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得起。学生能否成材、是否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用艺术的手段来浇灌他,用爱心和集体的力量来感化他!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喜欢听话的、学习认真的学生,但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关注、被疼爱的欲望,只要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教育手段用爱心抚育每个学生,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